葉顯純
1992年9月,新學年剛剛開始,正當我準備為來年高考奮力拼搏的時候,原有的頭痛病加重了。此時,我面色憔悴、形容枯槁,頭痛、失眠、惡夢、疲勞感等,像魔鬼一樣陰魂不散。我原在班上的學習成績一直是名列前茅,可當時卻明顯地下降了。同學為我擔憂,老師為我惋惜,父母為我焦慮。這年12月,我終于經受不住頭痛的折磨,被迫休學治病。后經多家醫院檢查,我被診斷為神經衰弱綜合征,吃了很多藥,可效果不大。
在我走投無路之際,父親偶然從一位老中醫那里,尋得天麻燉烏骨雞的食療方,便如獲至寶地讓我試用。具體做法為:取天麻20克,用溫水浸泡1天;取烏骨雞一只,洗凈后切成小塊。將天麻和雞塊一起放入鍋內,加足量的冷水,用猛火燒開,再改文火慢燉;待天麻和雞塊熟爛后,放少許鹽即可吃肉喝湯。
我原本是抱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態度試一試,然而吃過幾次之后,效果之好大出意料。自覺頭痛癥狀明顯減輕,睡眠情況大為改善,頭腦開始變得清新起來。吃過一段時間以后,我變得面色紅潤、皮膚光潔,稍黃的頭發竟變成烏黑的秀發,全身充滿了活力。這樣,我又背起了書包重返學校,并于1994年7月輕松地走進了高考考場。
王春梅(新疆)
神經衰弱是現代人的“流行病”。工作繁忙、學習緊張、憂慮、惱怒等不良社會心理狀況,會影響人的大腦正常活動,使人出現一系列精神活動能力減弱或紊亂的表現,如失眠多夢、思想不集中、健忘、頭昏頭痛、食欲減退、疲乏無力、形體瘦弱、陽痿、遺精、耳鳴、心悸等。但是,現代醫學檢測手段常常又查不出異常。
中醫認為,人的神志活動與心、肝、脾、腎、胃、膽等臟腑都有密切關系,所以有“心主神明”、“肝藏魂”、“脾主思慮”、“腎主志”、“胃不和則臥不安”、“膽主決斷”等說法。有的神經衰弱病人是其中某一個臟腑功能出現異常,有的則可有兩個或多個臟腑同時失常。因為不同臟腑的異常,其表現往往有所差異,所以中醫對于神經衰弱的診治,還要根據每個病人的具體表現進行辨證,再采取相適應的治療措施。
王春梅讀者用天麻燉烏骨雞,治好了自己的神經衰弱,從中醫學理論來看,確有一定道理。烏骨雞能補益肝腎,對脾虛也有補益作用,古代醫家稱其能“治虛勞羸弱”,況且還是“血肉有情之品”,具有良好的補虛功能。天麻功能平肝,素為治療眩暈、頭痛要藥,現代藥理研究還說它有鎮靜、鎮痛作用。這兩味藥食合用,既能補虛扶正,又能改善頭昏、頭痛。因此,對王春梅因長期頭痛導致失眠多夢、疲勞乏力的情況,具有標本同治的效果。
但是,我們上面已經說到,神經衰弱涉及的臟腑是多方面的。中醫對神經衰弱的臨床分型有心脾兩虛、心腎不交、心火亢盛、肝郁化火、膽熱上擾等多種,相應地,有的病人以疲乏、納差為主,有的卻倍受失眠、頭痛困擾。同樣以失眠、頭痛為主要表現的,有的病人伴耳鳴、心悸,有的卻伴煩躁易怒,這些病人的治療方案都是不同的。
天麻燉烏骨雞這張食療方,對長期頭痛、失眠,伴有疲乏無力的神經衰弱有顯效,但用在其他表現的神經衰弱病人身上,可能就不合適了。因此,如果癥狀相似的讀者,可以參考服用此方;癥狀不同的,最好還是到醫院請醫生辨證,據證投藥,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