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秋青 舒偉潔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公認的叫好又叫座的影片。戰爭,這個人們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會感到陌生的詞,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依然能引起人們普遍的心靈震撼。
故事是這樣的:1944年6月6日登陸諾曼底(俗稱 D日)當天,盟軍發動歷史上最大的反擊行動。在美國大后方接到的前線報告里面,同一天收到了三個都是姓瑞恩的士兵的陣亡通知。原來他們一家四兄弟都上了戰場,現在只剩下一個瑞恩,是空降兵,軍階只是列兵,他已經被空投到諾曼底前線的敵后作戰。華府的將領為了不讓瑞恩母親再一次承受更深的喪子之痛,決定派出一個特遣小分隊,去火線找到這個大兵瑞恩,讓這個家庭剩下的最后一個兒子撤離戰場,復員回國。這支分隊穿過錯綜復雜的戰線,一路尋找大兵瑞恩,沿途突如其來的遭遇戰中,分隊的戰士陸續犧牲,以致有的成員抱怨:為了找一個不知身在何處,又生死未明的列兵,死了幾條人命,是否值得?但是他們終于在一處陣地找到了瑞恩,通知他三個同胞兄弟陣亡的消息,并且下達軍部的命令。但是瑞恩拒絕撤離戰斗,他要和自己的空降兵戰友一起執行堅守陣地的任務。于是,陸軍分隊的官兵臨時決定,大家一起留下來,幫助友軍完成這次戰斗任務,然后帶瑞恩離開,讓他返回美國。結果這場戰斗非常慘烈,無論是空降兵還是臨時參戰的陸軍特遣隊,大部分都戰死沙場,包括帶隊的陸軍上尉。而大兵瑞恩幸存下來了。電影的開頭和結尾,都是上了年紀的瑞恩和家人去法國的二戰陣亡將士公墓憑吊戰友英靈的場景,頗能令人感懷。
影片的公映,特別是影片中有關戰爭場面的逼真再現,在觀眾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美國的老兵,他們對于曾經出生入死的戰場,對于槍林彈雨的場面都難以忘懷,影片讓他們重溫了昔日的戰爭年代,更讓他們再一次感受了戰爭帶來的種種情懷。劇場內寬闊的屏幕和卓越的音響效果足以引發一個老兵對戰爭的恐怖回憶和激起他的創傷后應激反應。
其實,戰爭的血腥場面只是戰爭的一部分,戰爭留在人們心中揮之不去的悲情,則是它不容忽視的另一部分。影片本身雖然著力表現前者,但觀眾卻不難感受到臺詞后面深沉的悲壯,以及戰爭對人性的殘酷扭曲。因為戰爭除了帶給人們肉體的創傷,還帶來同樣嚴重和影響深遠的精神創傷。這是影片的編導們難以用視覺畫面來表現的,我們卻可以用良知去感悟。而老兵們對影片的反應,構成了影片最具震撼力的畫外音,并與影片的內容一起為戰爭下了最準確的定義。
諸如戰爭,或者洪水、地震、火災、嚴重車禍和意外這些極端強烈的精神刺激,可能造成的精神障礙包括:急性應激反應、創傷后應激障礙以及持久性人格改變。急性應激反應,是個體在遭受嚴重創傷體驗后(如本人或所愛之人的安全受到威脅,同時喪失多位親人和家中失火等),所出現的一過性精神障礙,可在幾小時或幾天內消退。開始,病人會出現“茫然”狀態,表現為意識范圍局限,注意狹窄,不能領會別人的講話。影片中有好幾處用片段的無聲畫面來表現主人公的這種狀態。病人也可能反復回憶創傷事件,或容易因外界的環境而聯想到創傷體驗,并因此產生短暫的意識分離,猶如身臨其境。以后,病人出現退縮反應,可稱為“情緒麻痹”,如對以往熱衷的活動不感興趣,與周圍的人疏遠,無法與他們建立親密的關系,也不能對別人的友好表示作出合適反應。在此期間,病人還可能出現警覺過高,睡眠障礙,以多夢和夢魘為主,記憶力減退和注意力不集中,回避可能引起創傷性聯想的活動。有些病人還會有嚴重的自罪感,將親人或好友的死亡歸咎于自己。另一些病人會有抑郁和焦慮情緒。影片中,士兵們在目睹戰爭的激烈場面或戰友身亡的悲慘景象后出現的情緒反應大多可歸于急性應激反應。
創傷后應激障礙與急性應激反應所不同的是,后者發生在即時即刻,而前者發生在事件過去以后的半年之內。如果精神科醫生認為病人的精神癥狀的確由創傷事件所致,那么即使潛伏期超過了半年,依然可以下此診斷。病人在白天的想象或在睡夢中存在反復的、闖入性的回憶和身臨其境般的創傷體驗是本病的特征。影片中老年瑞恩對當年戰場風云的生動回憶,是飽受創傷的老兵們在觀看戰爭電影時的真實體驗。此外,由于這種深刻體驗的遷延常超過半年,可對部分病人的社會功能造成明顯影響,如病人的職業功能、學習和人際交往能力均有所減弱,并在經濟、婚姻、就業等問題方面發生危機。
如果上述癥狀長期不愈,就可能進一步發展為持久性人格改變,即個體在對自身的感知、思維、行為和與他人的交往方式上發生明確而難以逆轉的改變。常有下列特征:對周圍環境持敵意和不信任態度;社會性退縮伴有空虛和無望感;常感到緊張,似乎總是受到威脅;有疏遠感。美國現有許多歷次戰爭中幸存的老兵,影片使他們再一次感受了昔日戰爭的痛楚,紛紛通過英特網,在老兵們自己的網站上發表對本片和對戰爭的看法,他們常稱戰爭為“地獄”,而戰爭電影則像“地獄一般”。他們是最有資格評價戰爭意義的人,而他們本身的社會境遇和精神狀況又是戰爭的另一半定義的最好注解。
的確,戰爭不僅是對生命的摧殘,同樣也是對精神的摧殘;它帶來的不僅是軀體的殘疾,同時還有精神的殘疾。而一個完整的生命不僅要有健全的軀體,也要有健全的精神世界。至此,我們仿佛聽到了影片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戰爭,贊頌著人性及呼喚著和平的畫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