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阿梅
○1997年時您開始搞電視快棋賽,兩年時光“中立杯”、“中保財險杯”、“銀鴻杯”、“紅牛杯”等成功舉辦,掀起了全國各地的象棋高潮,而今您把這些老輩棋壇元戎請出來的初衷是什么呢?
●搞“元老杯”電視快棋賽是緣于一些朋友的建議,因為以前無論是女子大師、男子大師都在電視上露過面,而今年又是國際老人年,在前一段時間搞了一個老年人的電視快棋賽,感覺總體水平比較低,覺得很遺憾,所以想彌補一下。這里還有個小插曲,去年亞洲杯象棋比賽我也去了,在泰州看見了王嘉良,他非常希望與楊官在電視上賽一賽,而且廣東呂欽等人也希望如果有機會讓楊官和王嘉良再證明一下到底誰強誰弱。我們都知道他們年輕的時候,楊官一直是冠軍,而王嘉良總是亞軍,那么現在年紀大了,是不是還是誰也不認輸。我覺得王嘉良有這種欲望,而楊官也躍躍欲試,去年在廣州時兩人的比賽差一點成形。但是在中央五臺這個黃金時段,我又不能只讓他們兩人賽幾盤棋,這樣與中國象棋協會協商后就約了四位元老。
○選擇半個小時包干制而不選擇10分鐘走30步棋的原因。
●關于時間是由中國象棋協會和這些老棋手共同商定的。因為我這檔節目的時限是2個小時,我希望1個小時能下完一盤棋,半個小時包干就保證這個限期能順利完成。
○選擇大循環賽制是基于怎樣的考慮呢?
●主要希望他們誰都能碰上,畢竟他們很難在電視上露一次面,如果選擇淘汰賽,首輪過后,就會有兩人被殺出局,以后就見不到了,覺得挺遺憾的。選擇大循環每個人在電視上都能露三次面,可以更好地讓觀眾目睹他們的風采。
○我看過第一輪,他們的棋下得不如想像中那么精彩,以后您會不會再搞“元老杯”。
●我覺得第一輪他們還不很適應,第2、3輪的棋下得還是非常精彩的,保持了原有的水平。
如果觀眾反映好,喜歡看,而這些元老們的身體硬朗,精力充沛,爭斗的欲望強烈,我還會繼續辦下去的,甚至規模會擴大。
這些老輩棋手已封刀多年,晚年他們都在做什么呢?是不是還擺弄32枚棋子呢?此次重出江湖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帶著這些問題,我走訪了四位棋壇元戎。
楊官:我本人的愛好是琴棋書畫,但現在年齡偏大,身體很差,精力不像以前那樣充沛,把溫習的范圍縮小了,只局限在打棋譜。偶爾也打打太極拳、拉拉小提琴。另外每個星期三和星期五都要到二沙頭體工隊去下下棋,跟年輕棋手共同研究新變化。在閑暇時還為棋刊寫一些稿子。
王嘉良:當我接到參加“元老杯”的通知時,非常興奮。一直有很多人認為楊官的棋要高于我,其實我并不這樣看。客觀地講,在60年代,他成績好于我,但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全國賽上,我多次戰勝他且名次優于他,所以這樣講不是很公平,我非常希望和他比拼一下,證明我們兩個到底誰強。雖然我現在是《棋藝》主編,每天都審稿子、擺棋,但下棋的機會并不是很多。為了備戰“元老杯”,爭取戰勝楊官,取得第一名,我特意抽出三天的時間,每天上午到黑龍江棋院去下棋來感受一下比賽的氣氛。第一天去的時候,由于很久不下棋,不太適應,輸給郭莉萍一盤,還好第二盤就扳了回來,就這樣訓練三天,感覺還可以,雖然時間短了點,但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嗎?
徐天利:當我得知要參加“元老杯”時,很是高興,雖然很久不下棋,對勝負看得比較淡漠,但我主要想會會老朋友,畢竟有好多年不見了。像我們這些老頭也沒有什么參賽的機會,能在一起聚聚,重溫昔日在棋場征戰的感覺也是蠻好的。接到通知時也就有一個星期時間,在賽前也沒有做準備,棋畢竟不是一天兩天能練好的,只能憑感覺了。
孟立國:我現在在沈陽市棋牌中心做顧問,工作比較忙,在賽前我還有個比賽沒有弄完,本來不想來,但考慮到這些棋友多年未見,還是很掛念。以前他們三個人的棋都高于我,估計現在也比我好點兒,我對名次沒有什么奢望,只是認真下好每盤棋,不要出大的漏洞就好。
我特意寫了一首詩,來概括我的一生。
誤入棋途五十秋,運交華蓋欲何求?
老有所吃方便面,排演桔梅自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