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怡然
前些日子,赴吉林市參加了全國新聞專業期刊研討會。主編們會聚一堂,交流辦刊情況,商議辦刊計策,長見識,開思路,獲益匪淺。大家普遍認為,新聞專業期刊一定要理論聯系實際,為新聞第一線的同仁服務,為關心我們新聞事業的讀者服務。全國公開出版的四十余家新聞專業期刊,都在為此努力。
從未到過吉林,與吉林新聞界也素無交往,但早就為那里新聞界朋友的精神所感動。今年初春,我們雜志發表了一篇論述新聞事業發展趨勢的文章,吉林市《江城日報》的老總讀后特邀請此文的作者——一位博士專程由上海前去為記者編輯們講課。那份認真,那份真誠,以及聽講的同仁之熱情和專注,感動了上海的博士,也感動了我們編輯部的人員。及至這次我自己去那里看看,更感受到了他們對新聞事業的執著追求。這無疑也是對我們辦好刊物的莫大支持和鼓勵。真是獲益匪淺。
常說電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每部片子總有令人不滿之處。搞新聞又何嘗不是如此?不僅時有遺憾,而且還有疑義、異議相伴,對同一篇報道,會有不同看法,甚至是截然對立的意見、完全相左的觀點。但是,有些爭論很難形成共識,也難以有誰來下一個眾人都信服的結論。因此我們有了《正方反方》專欄,試圖以此開闊讀者思路,活躍探討業務的氣氛。但有時有些問題只來一個“正方反方”似乎還嫌不夠,七嘴八舌、議論風生可能效果更好。比如,對今年高考中媒體報道考場作弊現象,就有不少議論。于是,我們這一期《有爭議的新聞》專欄就挑個頭,請讀者參與討論。見仁見智,各抒己見,不管討論結果如何,至少可以廓清一點模糊觀念,辨明些許是非曲直。這也會獲益匪淺的吧!
有關文摘類報紙的論文,似乎比較少。這一期刊發的《報業競爭與“文摘軍團”的走向》值得一讀。解放軍報的曹瑞林先生對新聞法學頗有研究,最近為本刊撰寫的論文被延誤了兩個月,在這一期上發表了,讀來感到很新鮮。參加西部行的上海記者吃苦耐勞,兢兢業業,表現出當代新聞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風貌,一篇《足跡,嵌在大西北的土地上》披露了新聞背后的新聞,令人感動。好文章不少,愿讀者讀后能覺得獲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