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細林
據有關統計,在今天的世界上,每一分鐘里有500多萬個電子郵件被發送,每一小時里有3500多萬個音頻郵件被送出,每一天里大概有5萬多人申請移動電話服務,源源不斷地加入到全球2億多無線用戶的行列中去,每一周里有63萬條新的電話線路被安裝。世界正在被網絡和信息層層纏繞……
全球現在每天約有3700萬用戶登錄互聯網,他們在大約8.3億個網站主頁中瀏覽,他們的平均上網時間超過30分鐘……由信息技術(IT)和網絡引發的一系列商業革命已經如火如荼,其中電子商務更是一馬當先。憑借世界領先的信息技術,美國經濟保持了連續數年的高速增長,從幾乎已成敗局的美日競爭中脫穎而出,后來居上……
潮流所趨諸雄爭先
電子商務的基礎是網絡。俄羅斯互聯網技術中心業家調查系統工程1999年抽樣調查,被采訪的企業中,已經有78%了解到電子商務是信息時代一種新型的經營模式。
技術所至殊途同歸
從傳統商務擴展到電子商務就如同報紙擴展到網絡版一樣自然,這是技術發展和市場競爭的結果。當電視在20世紀50年代初露頭角時,有百年歷史的報紙的老板們嗤之以鼻,以為電視不過是嘩眾取寵的雕蟲小技,只能娛樂家庭主婦。然而時至今日,電視早已是大眾傳媒的主角。即使以獲取新聞而論,取電視為第一媒介的人數也已經遠遠超過了報紙。
電子商務的底層是網絡。從交互性看,網絡分為局域網和互聯網,即英文所說Internet和Internet。業內人士認為,由于信息技術發展的差異,美國等發達國家是在局域網(對企業來說,就是企業內部網)的基礎上與互聯網相接,從而實現電子商務;而中國所走的電子商務之路可能是先接入互聯網,然后再完善企業內部網。
生不同時量不同級
現在,全球有許多網絡用戶在網上尋找商機。但是,企業要真正實現電子商務有兩個條件非常關鍵:網上支付和網下送貨。目前,這兩個條件在中國還不成熟。同樣是中國企業家系統1999年抽樣調查,被采訪的企業中,只有11.5%有自己的網站,20%有自己的網頁,35.6%有自己的網址。就是在這些規模不大的企業網頁中,90%僅僅列有產品目錄和聯系地址,85%已經有半年沒有更新,成為業界所說的“死頁”。由此可以看出,國內企業中大部分仍在等待和觀望。
相比之下,美國互聯網的企業普及率在1997年已經超過61%,英國、法國和德國平均達到47%;同年美國在信息技術上的消費額約3200億美元,英、法、德三國也平均達到1960億美元。在投資上,美國企業的信息技術投資約占企業總投資的9%。在世界經濟正趨向一體化的今天,只要中國開放國門,全球50強乃至更多的強手就會潮水般涌向上海、北京、廣州……美國的戴爾公司已經在廈門建立了生產和配送中心,通過互聯網接受國內用戶的訂單,邁出了有中國特色的電子商務第一步。
中小企業同線起跑
電子商務是一種交互式的界面。經濟學家認為,就商業而言,電子商務幾乎沒有行業和地域的界限。而且,由于網絡在世界各地無處不在,電子商務對中小企業在現代商業競爭中的作用尤為明顯。和大公司相比,中小企業在財力、物力及人力上明顯處于劣勢。當現代消費市場已經“物”滿為患的時候,密集型廣告轟炸、挨門挨戶的樣品推銷只能是財大氣粗的大公司的專利。互聯網的觸角遍及全球的每一個角落,中小企業可以憑借網絡把自己的形象和產品推向市場和家庭。因此,經濟學家認為,電子商務使中小企業得以與大企業在同一起跑線上同場競技。
中國的中小企業約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數量接近1000萬家。專家估計,中小企業在鄉以上工業企業中,其產值約占總產值的62%,就業人數約占總就業人數的71%。中國目前食品、造紙、印刷業產值的70%以上,服裝、皮革、文體用品、塑料和金屬制品業產值的80%以上,木材、家具業產值的90%以上都是由中小企業創造的。它們的特征也十分明顯:多數是勞動密集型的加工行業,資金少、利潤薄,科技含量低。正因為如此,中國才更需要電子商務助陣。
腳踏實地多種嘗試
在中國嘗試電子商務應該腳踏實地。為此,中外有關專家提出了幾種方案。其一是網上營銷。用專家的話說,這是在國內支付和配送技術完善之前,依據現有條件,把網絡作為中國企業最終開展電子商務的切入點。網絡營銷不包括網上支付及配送系統,只是利用網頁,在塑造企業形象的同時,建立與客戶的交互性往來,了解客戶需求,全面服務于客戶。
另外一種方案是利用現在互聯網和電子郵件來進行供應鏈管理,把采購、生產和銷售連成一體,全面提高企業效益。從應用的初級階段看,所說的供應鏈管理,就是利用現有的互聯網,通過電子郵件等方式,及時傳遞包括采購、庫存、銷售等清單在內的商務信息,使企業能隨時跟蹤物流,調整產、供、銷。因為互聯網已經遍及各地,電子郵箱比比皆是,所以專家認為,國內許多企業以此種方式應用網絡,在財力和人力上應該是游刃有余的。
商業競爭正從過去的4P(產品、價格、市場和促銷)競爭發展到今天的4C(客戶、成本、便利和溝通)競爭。從建立簡單的網頁進而創建和經營網站,從樹立企業形象進而建立客戶關系管理系統(CRM),從收發電子郵件進而完成供應鏈管理系統(sCM),中國企業可以以最簡便的方式涉足互聯網,抓住機遇,最大程度滿足客戶需求,與客觀條件同步成長,最終決勝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