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王江月
這是一部凄美的愛情片,全劇58個主要角色,57人在權力、情感、欲望的爭斗中命喪九泉……
導演李少紅說《大明宮詞》最初的名字就叫《欲望宮廷》(該劇的英文名字仍延用這個劇名)。
《大明宮詞》以武則天和太平公主這對母女一生權力和情感的矛盾爭斗為主線,向人們講述了一個充滿傳奇色彩又飽含人生力度的故事。
曾執導《紅粉》、《幸福大街》、《雷雨》等影視作品的李少紅是第一次執導古裝片。
李少紅:從別人那兒看到這本小說,覺得這是一個寫女人的故事,挺吸引人的,有可操作性。創作中我加入了許多自己對這個題材的認識。小說以寫太平為主,我們則把武則天和太平雙雙作為情感和權利沖突的女性陣營的形象加以詮釋。
人物篇
關于“武則天”的影視作品不乏其多,李少紅的“這一個”并不想被以往的框框所束縛。
李少紅:我覺得從女人的角度表現武則天是不可回避的,女性一直被排擠在社會形態之外,這么長的歷史只有這個女性能夠在權力中心,肯定有非常特殊的地方。也正因為她是一個女人,她被認為是特殊的。除了史書上的一些描寫,我們并沒有什么依據,她長得是濃眉大眼很男性化還是很女性化?沒人能說得出來。所以對她的形象不應該有一定之規。也許她的手段非常女人化,做事的很多動因可能是來自非常女人的直覺,所以我想象她的外表并不兇殘。作為一個女人,我更希望強調她女人的特征,而不愿強調她是一個權力的特征。
武則天對其女太平公主嬌寵備致,當“太平”告訴她喜歡上一個男人時,她不惜賜死這個男人的妻子來成全“太平”,由此釀成“太平”一生的悲劇。劇中李少紅對太平公主和“男寵”張易之進行了創造性的刻畫。
李少紅:我們希望太平從形象到感覺都有一種浪漫的色彩,她生活得很不實際,很難接觸到生活的實質,但又追求特別真實的生活,才使得她一生都很不幸。在史書中關于太平公主的記載只是“驕奢淫逸,放蕩不羈”,這八個字是當時我們對她僅有的認識。其實我覺得這只是一種結果,里面蘊藏著她特殊身份形成特殊命運的過程。
關于“男寵”銀幕上幾乎沒有正面描寫過,以往的“男寵”往往有點像中性人,把他們混同于太監,我覺得這是個誤差,他如果是個太監,還有那么多女人喜歡,就有點荒唐了。妃子因為其年輕姣美得到帝王的寵幸,“男寵”起碼也應該是很瀟灑的那種。“男寵”在人們的觀念中是一個非道德的印象,所以我們加了一些他對愛情觀的認識,是屬于在現實生活中能找到的那種男人,他可以當情人,絕當不了丈夫,他不負責任,但他具備了男人吸引女人的魅力,是很瘋狂的一類人。
也許是身為女性導演,李少紅對劇中其他幾個女性的塑造非常感性、形象。
李少紅:李冰冰扮演的“安樂”是一個很艷麗的女孩,她的行為邏輯比較特別,毒死了她的親生父親之后就瘋了。她還是一個孩子,對自己的行為不能負責任,似乎在玩一場游戲,讓人覺得有一種惋惜。其實我原來想像的是她死掉的時候像一朵敗落的百合,非常凄美,后來因為手段不夠,沒有拍到這種感覺。何琳演的魏國夫人賀蘭氏就達到了這種效果,她沉入水中完全像“水母”一樣,漂亮的衣服在水中飄逸,這種處理勝過許多語言的描述,她的死帶來了太平的成熟,在這場惡夢中太平“出紅”了。
演員篇
李少紅對人物扮演者的選擇也很大膽,“嫻淑善良”的歸亞蕾出演至高無尚的武則天;溫文爾雅的趙文宣扮演“男寵”張易之;因漂亮而有“花瓶”之嫌的陳紅出演個性復雜的“太平”青中年及老年;這對演員是一個考驗。演了30多年戲的臺灣資深演員歸亞蕾剛接這個戲就很緊張。
李少紅:歸亞蕾最吃驚的是看到劇本,她的反映非常強烈,她完全不能想象她怎么演這個武則天,壓力非常大。甚至于第一天上片場竟有點慌。不光因為武則天這個角色,劇本的臺詞樣式都同她以往的作品有很大的差距,光背這些臺詞就覺得挺可怕的。因為她不是個即興表演的演員,需要事先充分準備,到現場才會覺得有底。我覺得她存在很重的恐懼心理,其實從表演上她是足夠勝任這個角色的,只要把包袱卸掉就行。我跟她說你別想你演的是武則天,首先是一個女人,一個母親,一個希望同所有人一樣能得到感情的人,是生活和特殊的環境不斷把她推到特殊的位置上。意識到這些,歸亞蕾自然就放松了,人物也就活在她的身上。
關于陳紅出演“太平”一角有這樣傳聞:說是陳凱歌看到劇本后,覺得陳紅非常合適,就向李少紅力薦。李少紅說不知這個故事是怎么編出來的,其實凱歌到了也沒看過這個劇本。
李少紅:我們開始考慮陳紅的時候,也有一個過程。最早我覺得她最適合“太平”青中年的戲,準備再找一個演員演老年。后來陳紅用她自己的努力勝任了老年段,我反倒覺得她中老年的戲比前面演得還好。 “太平”老年的戲我們沒有加更多外部的東西,最早也考慮做老年裝,但后來沒有用。原因一個是外部的東西很防礙演員表演,再一個我覺得演員自身的狀態很重要,如果臉是老太太的,但說話感覺不像,那還是解決不了問題。我覺得陳紅最后的效果相當不錯。
趙文宣最近蓄起了大胡子,這和他以往的角色包括他本人的形象有很大的反差。據說演了張易之之后,趙文宣對自己的可塑性有了新的認識。
李少紅:這次我們特意給文宣寫了兩個不同的角色,一個是很道德化的男人薛紹,這是個好得很極端的人物,一個是陰得很極端的人物──男寵。選擇趙文宣我們覺得他長相很英俊,既有儒雅的一面,又有風流倜儻的感覺。兩個角色都讓文宣有一定的創作空間,一開始他比較懼怕張易之,太難演了,那么難以琢磨,那么詭辯。但演下來他反而覺得張比薛紹好演。這個角色對他來說是個很好的機會,能夠向觀眾展現他的另一面,使他在表演上有了更強的自信和新的體驗。所以他對自己的形象也有了大膽的改變,居然把胡子留了起來。拍戲之初他很怕別人改變他的形象,頑強地維護他的外形,眉毛拔掉或改變形狀都不行,心里障礙非常大。
周迅在劇中扮演少年“太平”,雖然戲不多,但她嬌俏的外形,自然的表演卻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明宮詞》在臺灣播出時周迅更是捕獲了不少男性的心。
李少紅:周迅可能是比較大的受益者,因為她主演的《人間四月天》剛在臺灣播過,收視非常火爆,再加上她在《人間四月天》、《綠衣紅娘》及《大明宮詞》中的角色是迥然不同的,所以她就顯得很突出,一下子就逗起臺灣影迷對她的追逐,他們沒想到這個女孩子會有這么豐富的造型和表現。現在臺灣的媒體每天至少有周迅三篇報道,甚至有記者專程飛來北京采訪周迅。
制作篇
李少紅和劇組的同仁們在《大明宮詞》后期制作上的確動了不少腦筋,一部近40集的電視劇前期拍攝用了6個月,后期制作花了4個月。
李少紅:〖特技〗后期我們的確花了很大功夫,包括聲音、配音、音響處理都超過了一般電視劇常規的作法,做得很累。制作中加了很多特技,主要表現在夢幻里,比方說有一個很典型的,就是武則天在考慮她到底即不即位時,有很多矛盾的心理,她做了一個很恐怖的夢,夢里面她發現死去的人不原諒她,死去的李家的人都不理她。制作時我們在畫面中除了保留涿州銅雀臺的樓梯之外,所有的環境都被摳掉了,全變成了云,給人一種在天空中的感覺,拍攝時每一個人走上來都是不同的線路,9個人走了9次,因為每個人不能疊在一起。拍的時候也很費勁,特別大的一塊藍布跟著他們,別人說這哪像拍電視,完全像拍廣告。
〖畫面〗許多人說《大明宮詞》的畫面非常講究,這是刻意達到的效果。其實我們對歷史劇沒有更多的依據,只有對歷史的感覺,皇室的后宮生活往往給我們一種悠遠的神秘感,宮廷里面的女人身上帶有一種陰柔。《大明宮詞》中的女人還有點特別,都挺怪異,我們把這種東西都帶入了畫面里,找到這種感覺挺過癮的,所以整個制作對我們是一種有意思的嘗試。
〖音樂〗劇中的音樂是由一個非常年輕的人完成的,他叫林海,寫過很多東西,但名氣不是很大,他是一個很有創作潛力的人,這次用他首先是他有很強的創作欲望,有很多自己的積累和想法,機會是他自己爭取到的。他的音樂很特別,基本以鼓樂為主,用現代手法演繹而不是那種很規范的。
看過《大明宮詞》的人感覺劇中的人物包括語言既不是完全忠實于史實,也有別與港臺古裝劇的“戲說”。對此李少紅說:“我并非在寫一部歷史,而是演繹歷史中的人,這些人的情感我們并不知道,我們只是在遺留下來的文字中去想象,這個過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感受,我并不能說我寫的是真實的,我寫的只是我理解的。”
(責任編輯滕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