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凡

一部電影能引起掌聲、罵聲或喝彩,并不意味著就是精品。《生死抉擇》之所以感人,是因為影片能直面現實,不回避矛盾,把腐敗與反腐敗的斗爭升華到文化層面和理性高度。不是抽象說教,而是以情理感染;人們觀后沒有悲觀沮喪,而是振奮堅定。把一場嚴酷的斗爭,描繪成一幅人文風云畫,譜寫成一曲反腐正氣歌。
影片中,中陽紡織廠的頭頭們是一夥禍國殃民的蛀蟲。他們挖空企業,涂炭職工,把好端端的工廠,變成了妖魔盤踞的“盤絲洞”。銀幕首先顯露的就是這伙妖魔的原形。影片人物源于生活,所以他們的嘴臉和行徑,觀眾們都似曾相識,就像現實中的成克杰、胡長清、曹秀清、胡建學、周長清……這些人的人性和靈魂,在金錢的扭曲下,已經畸變。
郭中姚,盤絲洞里的核心。從其織網本領可看出其處世能耐。這種能耐如用于正道,企業當不至凋蔽,自己也不會沉淪。但一念之差,公仆變罪人,能耐越大,沉淪越深,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曹萬山,高衙內式的花花公子,因父輩恩緣而被高干收養為義子。這種結合,既含人道,又帶私情,以致他仗勢胡為,有恃無恐,身敗名裂。人們會問,他依附高干,是福還是禍?義父對他,是愛還是害?
馮敏杰,疾病吞噬著肌體,私欲侵蝕著良知,是個受著雙重折磨的重病人。直到死神降臨,才在道義的感召下抓住最后的時機向人民懺悔。“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肉體消亡,但靈魂解脫。
吳靄珍:李高成夫人。好心的編導為了適應觀眾心理,沒有對吳過份渲染責難,只是怨其不爭,憐其不幸,甚至摻入賢妻良母的成份。實際這種“夫人腐敗”現象最具社會性,她才是李高成反腐最大的羈絆和心病。
嚴陣,腐敗集團的保護傘也是總后臺,竟在各種大會上煞有介事地表演,振振有詞地大談“反腐倡廉”。使人聯想起現實中的成克杰,他在廣西的各種場合,也曾演出過賊喊捉賊的滑稽劇。銀幕內外,都有這種漫畫式的自我嘲諷。
要消滅盤絲洞里的妖精,得有敢于降妖的孫悟空;要挖出中紡廠里蛀蟲,就得有敢于反腐的李高成。但李高成在這場斗爭中遠沒有孫悟空那么神奇、浪漫和輕松,而是非常艱難、痛苦和沉重。他經過查訪、特別是經過挨打才清醒,原來自己這個市長。只不過是人家關系網上的一個獵物,是供人們利用的籌碼。而自己一貫信任的老領導、老部下、妻子、兄弟都已“上網”成了“網蟲”。領導的高壓,親屬的羈絆,李高成不得不“精神分裂”,分成兩個人。一個是身負黨和人民重托的李高成,另一個是受利害親情困撓的李高成。兩個李高成權衡,爭辯不休,后來還是前者說服并融化了后者。因而說李高成所以能戰勝對手,首先是戰勝了自己,然后才能冒著風險,頂著壓力,撇開親情,作出了斷然的抉擇。
影片通過詮釋李高成的性格和氣質,演繹出他作出抉擇并頑強斗爭的動能。其性格特點,一是有堅定的黨性,遵黨紀、護黨風,體現出黨員的信念和責任。二是有明晰的理性,不只憑熱情,處事能冷靜,不糊涂、不蠻干,明辨是非,有節有序。三是有頑強的韌性,遇困難不畏縮,受挫折不灰心,跌倒爬起,鍥而不舍。其氣質特點,一是有凜然正氣、匡正義、懲邪惡,見財色不惑,遇權勢不屈,對親屬不庇,臨風險不避。二是有磅礴大氣,視野寬闊,目光邃遠,不顧及個人家庭的眼下私利,而憂患黨和人民的前途命運。三是有反腐豪氣,為民除害,傲視群丑,雖困難重重,但自信自豪。
不過,李高成作為反腐人物,雖然可圈可點,但作為藝術形象,卻似嫌不足;其性格氣質,雖清晰明快,但心態情感,卻不夠細膩。如他得知中紡廠班子腐敗,老領導受賄包庇,妻子參與,四弟入伙,心態必不平靜,勢必震驚憤怒;而當妻子認罪自首,家庭支離破碎,情感必起波瀾,定感失落痛楚。但李高成對這些問題處理得雖很理性,心態情感卻顯得淡漠直平,甚至無動于衷,使人覺得合理而不合情。
(責任編輯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