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健
俄國作家契訶夫刻畫了一個地位低賤的小公務員形象,在一次看戲時,小公務員沒有控制住自己,在一位高貴威嚴的將軍背后打了一個噴嚏。其實將軍根本沒有在意,可小公務員嚇壞了,他以為將軍一定生他的氣,就一個勁兒地向將軍道歉,希望將軍說一句原諒他的話。正因為他的重三疊四,使得將軍更加生氣,更加厭煩。結果小公務員就加倍地疑心自己觸怒了將軍大人,整日惶恐不安,不久郁郁而終。
這種現象與當事人過分敏感,或是在性格敏感的基礎上,長期過分注意和擔心自己的名利,或者長期懷疑自己患了某種疾病有關。
生活中不乏性質類似的事例。一位剛滿17歲的少女,在集體生活中,總疑心別人議論她、指責她;身體稍有不適,就懷疑自己得了肝炎或不治之癥。還有一些人將自己一般的頭昏看成是患了腦部腫瘤牷跑步時心慌心悸就以為自己患了心臟病,如此等等。正由于他們把懷疑當成了真實,所以他們常常為自身的健康或疾病煩惱,而且他們也確實存在某種疾病的自覺癥狀和痛苦。這種人對自身持有牢固的病態信念,因此提心吊膽,焦慮不安,飽嘗著比真有其病更深的痛苦。
患有這種疑病癥者,切忌胡思亂想,如果懷疑自己患了某種病,可以找一位你信任的大夫好好檢查一番,大夫說沒病,就是沒病。因為醫生掌握專業知識和科學檢查手段,他的結論是實事求是的。
治療疑病癥,從心理角度講,要學會運用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感覺良好"往往帶有積極的自我暗示色彩,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加以強調;消極的自我暗示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現代醫學研究認為,三分之二的常見病同心理因素有關。有一位病人天天擔心自己睡不著,把質量不高的睡眠說成是"一夜未睡",結果他真的失眠了。醫生了解情況后,每晚給他注射一支毫無催眠作用的生理鹽水,這位病人竟接連幾天說我"睡得真香"。其實,真正起作用的是他自己心理上的變化。
俗話說,庸人多自擾。那么如何預防疑病癥,拒絕做一個庸人呢?這里有幾點值得注意:
一是避免精神創傷和長期的情緒不良狀態,保持心理健康和情緒的穩定愉悅。
二是平時過分敏感、謹慎、固執、多疑的人,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善于思索、自信、自尊、隨和的個性。
三是注意自己感覺能力的訓練。人對機體內部的各種信息和各種刺激都有感知能力。感覺過分敏感,就會脫離現實,就會把生理的感覺疑為疾病的過程,把輕微的小病體驗為大病、重病。感覺要恰如其分,才能準確評價機體的狀態。學會忍耐痛苦的人,輕微的疼痛刺激并不能引起他疼痛的感覺,而對于對疼痛過分敏感的人,輕微的疼痛刺激足以使他寢食不安,如患重病。
四是培養科學的態度。要準確地判斷自己的健康狀況,還必須有一定的醫學常識,張冠李戴、無中生有,都源于無知。學點醫學常識,堅持科學的態度,遵從醫矚,就不會疑神疑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