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錦海
1999年9月30日,隨著從反應槽內閃出的一道強烈亮光,茨城縣東海村一家核燃料工廠發生了嚴重核泄漏事故。這次核泄露事故是由于工人違反操作程序,將超量鈾投入反應槽內引起的。在這起事故中,有55人遭受超出正常水平1 500~4 000倍的核輻射,有2人出現皮膚紅斑、白細胞降低、嘔吐、脫發等嚴重放射病癥狀,生命垂危,最近報道有1人死亡。東海村一時間風聲鶴唳。工廠周圍300米內居民被迫緊急撤離到別處避難,10公里以內的居民需關閉門窗,且不得出門。廠外方圓200米內的道路被封鎖,附近的常盤高速公路也被迫關閉。
到10月2日,即事故發生的第三天,日本政府發出"安全宣言",宣布災難已經結束。但是,在全世界人們心中,核泄漏的陰影仍然揮之不去。
核電站危險有幾多
核電站是利用原子核裂變反應放出的核能來發電的發電廠,其核心是反應堆。核電是一種重要的能源。我國秦山和大亞灣核電站并網發電后,緩解了華東地區和香港的用電緊張狀況。那么,為人類造福的核電站,會不會危害生命和健康呢?
事實上,核電是很安全的,核電站的多重安全設施,可以保證其周圍居民不會受到核污染。在正常情況下,核電和燃煤發電的放射性污染水平相近,附近居民受到的照射劑量,相當于旅客乘兩小時飛機受到的宇宙射線量。與車禍、溺水、失火、飛機失事等相比,核電站的風險微乎其微!核電站致癌的危險性,甚至小于吸一支煙。然而,一旦發生核泄漏,其危害則難以預測。
在反應堆中,鈾作為一種核燃料,天然存在三種放射性核素,它們都含有92個質子,但中子數不同。鈾原子核較易裂變,一個外來中子闖入鈾原子核,它就變得不穩定,分裂成兩個較小質量的原子核,這就是核裂變反應。在分裂的同時,還會產生巨大能量、放射性射線和二三個中子。每次裂變產生的中子,再闖進鈾原子核,可再次引起裂變,這樣連續不斷地發生鏈式裂變反應,就會產生巨大的原子能和核輻射。安全利用核裂變反應,獲得的巨大能量就能造福人類,反之則成為“殺人武器”。這次日本核泄漏事故,導致大批人員出現急、慢性放射性損傷,成千上萬人需作輻射損傷檢查,而且余波不會很快平息。
1986年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給當地居民健康帶來的危害,一直持續至今。根據前蘇聯醫學科學院事故后健康報告,三個共和國九個州境內受到核泄漏事故放射性嚴重污染,嚴重污染區兒童發生的甲狀腺癌半數與這起事故有關。
日本核泄露事故發生后,我國立即作出反應,在靠近日本的北京、大連、青島、上海、連云港和杭州六個監測點進行應急監測,結果表明未對我國上述地區造成影響。與此同時,世界上其他國家也引以為戒,美國、俄羅斯等都對本國核設施進行安全檢查,以消除隱患。
我國是原子能和放射性核素應用大國,因此更應普及防護知識。日常生活中,在可能的情況下要減少在射線過強的地方停留,防止放射性物質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人體,防止放射性物質污染環境,這樣就能避免輻射對人體的危害。一旦發生意外事故,應及時向衛生、環境保護和主管部門匯報,以便及時得到求治和處置。如碰到核泄漏事故,居民應聽從政府和有關部門指揮,進行有序防護。
生活中的輻射知多少
大氣、水源、土壤、食品等中,含有鈾、鐳等40多種天然放射性核素,但一般都在百萬分之幾的水平。建筑材料同樣也含有天然放射性物質,尤其是大理石等室內裝潢材料更是如此。生活環境中的這種看不見的射線,通常稱為天然放射性本底,一般不會對人體產生任何輻射危害。一些生活因素或習慣,可使人們受到的放射性增加(見表)。
在農作物選種、疾病的診斷治療方面,放射性核素也有廣泛的應用。如用g射線照射腫瘤,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對放射性核素接觸者來說,只要作好防護,在限制劑量下工作也是安全的。
我國對廣大居民受核工業影響的限制劑量為0.1毫希/年,國際規定為5毫希/年,放射性工作人員的職業接觸限制劑量為50毫希/年。從表中列出的輻射劑量可以看出,我們所接觸到的輻射劑量都在安全范圍內,對健康的影響較小,不必過分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