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州市一名男子被送入當地一所精神病醫院。據悉,他原為某公司的銷售部經理,其人生目標是“100萬存款、一棟花園別墅、一部本田小車”。不幸的是,在承受了日益激烈的競爭壓力后,他得了精神分裂癥。
近年來,具有較高學歷或社會地位的人,患精神病的人數呈明顯上升趨勢。上述這家精神病醫院在3個月中,一共接受了約400名年齡在20~40歲之間的白領患者,其中有總經理、部門主管、文秘、會計等,以及許多行業的中、高級知識分子和應屆大學畢業生。
壓力過重終染病
陳斌
談及白領,多少人會投以羨慕的眼光。白領階層工作環境好,層次高,收入多。這的確是事實。然而,猶如只看到雞生蛋,不見到雞吃米一樣,白領人士也有他們的苦衷。在白領人士中,有心理疾患者并不少見。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是受到情緒的困擾,出現睡眠障礙和心理障礙。其中,心理障礙多為焦慮性心理障礙或抑郁性心理障礙,有一部分人會出現情感性精神病(多為抑郁癥)或精神分裂癥。
白領人士發生心理疾患的原因,與心理壓力過重不無關系。客觀地講,心理壓力的本身并不是一件壞事。人有一種惰性,能拖則拖,可推則推,如果沒有壓力,恐怕有許多人很難在規定的時限內辦好一件事。有了心理壓力就不至于拖拖拉拉。但是,心理壓力有一個限度。如果壓力過重,超出人的心理承受限度,那就會發生心態失衡,輕者出現心理困擾、心理問題、心理障礙,重者便會導致精神疾病。這就猶如一張拉開了的弓,弓拉得超出了一定范圍,繃緊的弦就非斷裂不可。合資、獨資、外資單位的管理模式,是參照國外的先進方法,講究工作節奏、效率。如果在國企吃慣了“大鍋飯”,習慣于慢節奏、低效率的工作方式,社會適應性不強而自尊心卻特別強,那么就可能難以適應新的環境,出現心態失衡,導致心理疾患。
心理疾患起初往往不被重視,因為它常表現為睡眠障礙。睡眠障礙的表現形式較多,有的是入睡困難,上床后輾轉反側,難入夢鄉;有的是早醒,凌晨三四點鐘醒來后難以再合眼,心中擔憂一天怎么度過;有的是睡眠淺易醒;有的是夢魘連連,甚至夢見自己受到上司批評、指責,直至解雇。晚上是睡眠障礙,白天則是情緒障礙,焦慮、抑郁情緒相繼而來。尚處月初,便擔憂本月業績情況。假如月底業績不錯,上述負性情緒便一掃而光,也不需要安眠藥了。如果業績不太理想,便怕見上司,心神不寧,度日如年,抑郁寡歡,興趣索然,猶如一只斗敗的公雞垂頭喪氣。
假如患了抑郁癥或者焦慮癥,其程度就要比心理障礙嚴重多了。抑郁癥患者會出現自責、情緒低落,認為一切均是自己的錯,甚至感到無顏見人,對不起家庭,活著沒意思,有一種生不如死的想法,并伺機付諸于行動。若是得了焦慮癥,焦慮的情緒猶如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整日嘮叨“怎么辦”“如何是好”,還有心悸、頻頻上廁所等神經功能失調的癥狀。得了精神分裂癥之后,其思維更是離奇,使人不可思議。患者會認為“老板加指標,存心捉弄我”,并認為上司派人在暗中監視、跟蹤他,耳中不斷聽到上司對他發號施令,命令他做這做那,甚至會服從“再干不好,你跳樓去死吧”的命令,而不惜從高樓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