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炯心
傳統意義上的服裝,其功能是御寒、遮擋和美觀。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服裝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批具有保健功能的服裝應運而生。目前,市場上流行的這類服裝主要有遠紅外線、抗紫外線、抗菌等三類。
遠紅外線服裝保健服裝的紡織方法有很多,其中有一種是在化學纖維的紡絲過程中加入具有某種功能的添加劑,再用這種纖維制成服裝。遠紅外線服裝的功能添加劑為金屬氧化物粉末,以把熱量高效率地轉變為遠紅外輻射。遠紅外線服裝的功能是這樣的:人體散發的熱量傳遞到遠紅外粉末上后,遠紅外粉末再發出特定波長的遠紅外輻射作用于人體,從而對人體產生保健作用。據介紹,遠紅外線服裝保暖性很好,可使關節炎、失眠、腰背酸痛等癥狀減輕。因此,遠紅外線服裝多為內衣,最好貼身穿著,才能得到較強的遠紅外輻射。
由于不同金屬氧化物的遠紅外輻射波長不同,為了獲得良好的效果,金屬氧化物的選擇和配比都十分重要。遠紅外功能添加劑多少與遠紅外輻射的量直接有關,所以這類服裝中必須含有一定數量的遠紅外功能添加劑。
抗紫外線服裝所用的添加劑是對紫外線有強烈吸收作用的金屬氧化物粉末,有時為了進一步提高服裝抗紫外線的性能,還需使用少量的有機化合物。由于抗紫外線添加劑對紫外線有強烈的吸收作用,紫外線無法穿透這種服裝,所以可以保護服裝覆蓋的皮膚,避免受紫外線傷害。又由于某一種物質只能吸收一定波長范圍內的紫外線,所以要用多種紫外線吸收材料配合使用,才能有效阻擋各種波長紫外線對人體的傷害。抗紫外線服裝的抗紫外線功能,也與抗紫外線添加劑的含量直接有關,因此添加劑也應足量。
抗紫外線服裝一般為夏季衣物,如襯衫、遮陽帽等,陽光照射強烈時尤應穿戴。
抗菌服裝主要包括抗菌內衣、鞋襪等。抗菌添加劑可以分為無機和有機兩大類,無機抗菌添加劑主要是銀離子和銅離子;有機的種類則很多,如季胺鹽類、胍類和帶有酰胺鍵的有機化合物。一般地說,細菌可以分為兩大類:革蘭陽性菌和革蘭陰性菌。革蘭陽性菌中,除金黃色葡萄球菌外,其他都不致病;革蘭陰性菌對外界環境的抵抗能力通常較弱,用普通洗滌劑就可從皮膚上洗去。通常這些致病菌可與人和平共處,但在某些條件下,如人的抵抗力下降、皮膚有傷口或清潔情況較差時,也會使人生病或產生令人不愉快的異味。
抗菌服裝的作用是保持清潔、預防異味和治療皮膚瘙癢。如果抗菌服裝能殺滅或抑制體表常見細菌,就可以保潔和預防異味。如果為治療皮膚瘙癢,則情況比較復雜。因為人體表面各種細菌處于一種平衡狀態,通常各種細菌的生長是相互抑制的,皮膚瘙癢往往與某種細菌過度生長有關。如果抗菌服裝抑制了導致皮膚瘙癢的細菌,人的皮膚瘙癢就會好轉;如果抑制的是其他細菌,反而會使導致皮膚瘙癢的細菌趁機生長,結果適得其反,因此要正確選用抗菌服裝。
對上述三類保健服裝的保健功能,通常需要采用專門手段和儀器檢測,而不能簡單地下“好壞”的結論。而且,保健服裝大多又是貼身穿的,是否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也應特別注意。一般應該由專門機構對服裝進行毒性、刺激、致敏、致畸等檢驗,有時還需進行放射性檢驗。對普通消費者來說,在購買這類服裝時,要注意生產廠商和銷售商店的信譽度。保健服裝還應注意耐久性問題,避免使用不當或洗滌過多而導致其“功能”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