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孝彰
殉難
諾爾曼·白求恩,這個名字對中國人民來說是太熟悉了!他醫術高明,在國際醫務界享有很高的聲譽。1937年,日寇入侵我國,次年白求恩從遙遠的加拿大來到了中國,幫助中國人民進行反法西斯斗爭。在晉察冀邊區,他和中國人民一起與日寇周旋,救死扶傷。他那偉大的反法西斯精神,更令人無比崇敬。
有一次,日寇集結了張家口、宣化及其他兩個縣的兵力,向河北淶源解放區猛撲過來。當時,白求恩正準備回國為八路軍募集醫療用品,見形勢發生變化,毅然推遲行期,轉而率領一支醫療隊駐守在摩天嶺戰場的小廟里,在炮火硝煙中緊張地搶救傷員。突然,敵軍一支強襲部隊向小廟撲來,戰士們不斷地報告:“鬼子離這里只有六里了!”“只有三里!”“鬼子馬上就要進村了!”人們都勸白求恩撤離現場,可他只顧一個勁兒地做手術?!稗Z”地一聲,炮彈落在了小廟“手術室”的附近,震得屋頂上的塵土嘩嘩地直往下掉,影響了手術的進程。這時,只見白求恩把左手中指放在碘酒里浸了一下,然后又飛快地進行手術。“怎么回事?”人們問道。“沒有什么,手指劃破了。”白求恩不顧一切地加緊手術,終于把傷員全部處理好,再妥當安排轉移工作。
在摩天嶺戰斗中,八路軍取得了偉大勝利,日軍幾乎全軍覆沒??墒?,白求恩被劃破的手指卻發炎了,而且腫得很厲害。幾天后,他開始高熱、寒戰,整個手臂都紅腫了。他患的是敗血癥,盡管中央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進行搶救,但白求恩病情仍日漸惡化,出現昏迷。1939年11月12日清晨,他抬起頭,說出最后幾句話:“努力吧!向著偉大的路,開辟前面的事業!”這位偉大的共產主義者和國際主義戰士,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元兇
許多細菌都可以引起敗血癥,白求恩則死于葡萄球菌敗血癥。顧名思義,葡萄球菌在顯微鏡下呈葡萄串樣,皮膚感染大多由它引起。白求恩的左手中指是在戰火紛飛中劃破的,當時塵土飛揚,而塵土常帶有大量的細菌,可造成傷口污染。白求恩的中指局部發炎,繼而炎癥擴散到整個手臂,同時細菌也侵入血液,在血液中繁殖,造成敗血癥。
事實上,我們皮膚上長的毛囊炎、癤子、癰或膿腫,都有可能引起敗血癥。尤其是有些人愛用力擠壓癤子等,想以外力消滅可恨的膿瘡,殊不知適得其反,恰恰幫助了細菌。因為癤子內的葡萄球菌被人體的白細胞等“衛士”團團包圍了,細菌正苦于無法突圍,人們這一擠正好助葡萄球菌一臂之力,使之擺脫圍困之苦,一股腦兒擁入血液,釀成敗血癥。由于面部的血管十分豐富,長癤子后一旦擠壓,細菌更容易進入血液。有些人即使不擠壓,也可能會導致細菌進入血液。例如,我曾遇到一位老先生,在刮胡子時刮破了皮膚,結果引起感染,幾天后也發生了敗血癥??梢?,對于皮膚感染,人們切勿疏忽大意。
作惡
一旦發生敗血癥,絕大多數病人都和白求恩一樣,很快出現高熱,可達39℃以上,寒戰是由細菌的代謝物引起的全身反應。如果在皮膚黏膜上仔細地尋找,可以發現一些細菌在血管中作祟的蹤跡,如軀干、四肢、眼結膜、口腔等處,可以找到像“小米”大小的紅點(瘀點)。這是葡萄球菌敗血癥的有力佐證,不少人可出現“風疹塊”,以及白頭的小膿瘡等。
葡萄球菌有一個到處“流竄”的惡習,并在全身各部位“安營扎寨”,形成化膿病灶,如皮下膿腫、髖關節膿腫、膝關節炎及膿腫等,還可引起脊髓炎。若葡萄球菌進犯肺部,則可形成多個“營寨”,X線可使其原形畢露。一個個像五分鎳幣大小的“營寨”,我們稱它為“膿腫”,分散在肺的各個部位,細菌就在其內大量繁殖。葡萄球菌也會攻擊腦膜、胸膜、心包等,分別引起腦膜炎、胸膜炎、心包炎等。它還可直接破壞心臟的重要部件。心臟作為一個泵,其內有幾個瓣膜,為單向閥,以保證血流只向單一方向流動。葡萄球菌專門破壞這個閥,使瓣膜穿孔而置人于死地。葡萄球菌在人體內無惡不作,幾乎可橫掃全身各器官。
在抗日戰爭年代,由于醫療條件比較差,連X線機都沒有,葡萄球菌究竟侵犯了白求恩身體哪些部位,目前已無法考證。加上當年抗生素尚未問世,要戰勝這個小小的細菌,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
變招
人們也許會認為,白求恩時代距今有60年,現在醫學已有了長足的進步,抗生素及其他抗菌藥物層出不窮、數不勝數,對區區葡萄球菌又何所懼!對于這種觀點,我們只能說:否!尤其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目前仍然難以對付。
在白求恩去世后的一年,即1940年,英國人發明的青霉素正式用于病人。在早期,青霉素是完全可以制服葡萄球菌的。后來,經過長期“磨練”,葡萄球菌練就一種“殺手锏”,即產生青霉素酶,用以破壞青霉素。所以,20世紀50年代以后,用青霉素已無力對付葡萄球菌敗血癥。人類為了征服這個可惡的東西,于20世紀60年代發明了一組能耐受青霉素酶的新型青霉素,如甲氧西林、苯唑西林等。但事隔10余年,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這類藥也有部分抵抗力了。問題嚴重的是,能抵抗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我們稱為“耐甲氧西林菌株”),同時對紅霉素、四環素、林可霉素、氯霉素、慶大霉素耐藥,對頭孢菌素的耐藥率也已高達40%~70%,只有萬古霉素、利福平、環丙沙星、奈替米星等對其還有治療作用。但近年來,部分葡萄球菌已能對付萬古霉素了。
人類與葡萄球菌之間的斗爭是長期的、艱巨的,雖然人類總會占上風,但葡萄球菌決不會善罷甘休。所以,我們要牢記:在有皮膚破損的情況下,一定要及時處理,不能讓它感染;一旦感染,切勿擠壓,并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