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胎謀
齊國時,有一個御府長生了怪病,時值暑天卻怕吹風,汗出不止。因為屢治無效,于是請名醫淳于意來診治。淳于意把脈后,認為這病是在流水中洗浴而得的。御府長驚嘆:果然是名醫!我的病確實起于入水,不過不是我自己想入水的。
原來上一年的冬天,御府長受齊王派遣出使楚國。馬車到達莒縣一條河的河邊時,他發現橋梁已壞,于是緊緊抓住車轅想讓馬停下。不料轅馬突然受驚,反而一個勁兒地沖上朽橋。御府長連人帶車馬墜入河中,差一點被淹死。被救上來后,他全身濕透,感到刺骨地寒冷,不久便發起高燒,全身滾燙如火。自那以后,御府長始終未能康復,一直懼怕風寒。淳于意對癥下藥,三帖清熱解表的火齊(劑)湯便使病勢大有好轉。經過20多天的調治,御府長終于完全康復。
這個故事中的御府長在駕車中,正體熱汗出,突然墮入冰冷的河流中,遭寒濕之邪乘虛侵襲,因而患了外感病(感冒)。其實,即使是酷暑難當的夏天,在汗流浹背之時跳入清涼的流水中,也同樣易患外感病。而且,暑天患的外感病,往往遷延時日,很難迅速痊愈。
這使我們進一步想到:燠熱的夏季,一汪清池最是吸引人的好去處。貪涼的人們如果一時性急,滿身大汗就跳入水中,那么一時的涼快恐怕就要換來御府長那樣長久的苦惱。
所以,夏天大動、大汗后莫入水。如欲入池或下河游泳、洗浴,必先待熱汗收斂,并充分做好準備活動。汗收而腠理(汗孔)閉,可預防外邪入侵而患外感病;做做準備活動,一方面是等待汗收,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防止發生抽筋。倘若帶汗跳入水溫很低的水中,最易引起抽筋,一旦身邊無人救助,可就比患上外感病更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