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峰
哪些因素致復發
多數乳腺癌病人在早期就會有全身性微小轉移。有資料為證:乳腺癌病人確診時,已有5%~15%有遠處器官轉移,50%~60%有潛在的微小轉移。因此,手術后乳腺癌病人會出現較高的復發與轉移。
造成乳腺癌復發的主要原因是手術未能切凈以及已有遠處轉移。比如,病人手術后免疫功能下降,原先進入血循環中尚有活力的殘留癌細胞團,受手術刺激而明顯增加。再如,術后輔助治療不當,如放療、化療量不足或不適當,均可成為促使乳腺癌復發與轉移的誘因。此外,腫瘤的大小、惡性程度的高低、淋巴結轉移的程度,以及手術中淋巴結清掃是否徹底等因素,都與乳腺癌術后的復發有關。
復發的蛛絲馬跡
乳腺癌病人手術后的早期復發,并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殘留的癌細胞發展到可被觸知的腫塊(直徑約1厘米),一般至少需2~3年。因此,手術后2~3年是乳腺癌復發的高峰期。
另外,如果病人留意下列表現,也有助于盡早覺察復發的跡象:①胸壁皮膚出現丘疹樣改變,表面暗紅、質稍硬,進而融合成片。②腋窩、鎖骨上淋巴結小而硬,觸之有“砂粒樣”感覺,部分病人腋窩或鎖骨上窩有“飽滿”感,少數病人腋窩或鎖骨上窩有微痛與不適。③手術后出現干咳,按感冒或支氣管炎久治未愈;或某一部位骨骼、關節出現固定性疼痛,并持續加重,按創傷或骨關節病對癥治療無效;或肝區疼痛,但排除了肝炎或膽囊炎。
當然,也不能忽視實驗室指標,如手術后已下降或消失的腫瘤標志物(CEA、CA153等)又升高或出現,都預示乳腺癌有復發或轉移的可能。尤其是持續升高,更應警惕。
防復發各有其責
病人積極與醫生配合,是防止復發的最重要措施。包括:
1.手術后盡早進行輔助治療。如前所述,乳腺癌多有早期轉移,是全身性疾病,決非單一療法所能奏效。手術、放療屬局部治療,化療、內分泌治療及生物治療則著眼于全身,醫生會針對病人不同類型的癌細胞群、轉移情況以及病理學特性,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
2.避免促進乳腺癌復發的因素。如生育期病人手術后較長時間內應避免妊娠、哺乳;病人應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奶制品、魚等,高脂肪、高熱量飲食是乳腺癌發病和術后復發的高危因素,應予避免。
3.提倡自查與定期復查相結合。病人應經常詳細、認真觀察已切除乳房的胸壁、對側乳房有無腫塊,雙側腋窩、鎖骨上窩淋巴結有無腫塊或異常結節。
4.定期復查。由于手術后瘢痕形成會增加檢查的難度,所以手術后還應定期就醫檢查。原則上乳腺癌治療后應終身隨診。
5.積極參加各種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以增強機體免疫力,減少復發機會。
一旦復發,應立即就醫,不可輕信游醫、假藥,以免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