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
放射治療(簡稱放療,俗稱“照光”)是目前治療腫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一種能保全人體組織器官形態和功能活動的治療方法。近年來,由于醫學事業的飛速發展,放療設備不斷改進,放射物理和放射生物規律不斷被發現和掌握,以及近百年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使放療在腫瘤治療中的地位更加鞏固,因而越來越多的腫瘤病人愿意接受放療。目前,約75%的腫瘤病人可以進行放療,其中40%左右通過放療可以治愈。
那么,在放療之前、期間和之后,病人及其家屬應該做好哪些準備呢?
放療之前
1.病人要消除種種不良心理因素的影響,如疑慮、恐懼、痛苦、怨恨、絕望等。家屬要針對病人不同心理狀況予以疏導,幫助其正確認識疾病,消除恐懼、怨恨心理;鼓勵病人樹立與疾病作斗爭的信心,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提高自身防御能力。要相信醫學,相信放療,相信癌癥并非不治之癥,只要接受正確、系統的治療,是可以治愈或減輕痛苦的。
2.病人的全身狀況、營養狀況,有無感染、創傷,有無慢性疾病等,與放療效果有密切關系。全身狀況差、營養不良者,應先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加營養;有感染或創傷者,應在感染得到控制或創傷愈合后,方可進行放療?;加懈窝?、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者,一般應在癥狀得到控制后再進行放療。
3.在放療的前一天,病人最好進行一次完全徹底的全身沐浴。因為治療開始以后,就不能隨心所欲地每天洗浴,否則會洗去體表標志。
放療期間
1.積極配合醫生作模擬定位。模擬定位是放療過程中關鍵的一步,定位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治療的成敗,而定位的準確性不僅取決于醫生的水平,也取決于病人配合的好壞。所以,在定位時,要求病人消除緊張心理,放松全身肌肉,按醫生的要求擺成一定的體位,然后醫生在這種體位下,描畫出照射部位的體表標志,作為以后照射的定位標記。
2.按要求進行放療。放療是治療的實質性階段,病人要嚴格依照定位時的體位,臥于治療床上,然后由技術員根據體表標記作相應的調整,以確保射線野與皮膚野完全吻合。放療時病人應絕對不動,呼吸平穩,避免咳嗽,以保證照射的精確性。
3.病人應盡量穿一些柔軟、寬松、便于穿脫的內衣,尤其是照射頸部者,衣領不能太硬、太高、太粗糙,以免擦破照射野處皮膚,引起不易愈合的感染而影響治療計劃的實施。
4.接受一段時間放療后,在病人的皮膚照射野上會有紅斑、脫屑、刺癢等情況。此時應禁止抓撓,不能涂碘酒等刺激性藥物或化妝品,不可用肥皂、熱水、粗毛巾擦洗,有脫皮時切勿撕扯,外出時要避免日光直曬照射野處,冬天應避免皮膚凍傷。
5.一些腔道腫瘤,在照射一段時間后,瘤體會萎縮、崩潰、腫脹、壞死、液化,有分泌物自腔道流出。為了防止感染,減輕充血、水腫,必須行腔道沖洗。如鼻咽腔沖洗、陰道沖洗、口腔漱洗等,并配合外用洗液。如有出血,則應停止沖洗。
6.病人體表各種標記如“十”、“□”等,是放療擺位的重要依據,務必注意在洗澡、擦汗時不要把標記擦去。若發現標記變淡,應通知醫生重描加深,切忌自行描畫。
7.由于放療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每次放療間隔時間對療效有一定影響,故放療期間盡量不要無故缺席,更不能自行中斷治療。
8.在放療時,如果照射野處有水珠、汗液等,應擦干后再照射。因為體表的水分子能增加射線的電離作用,從而增加皮膚損傷。
9.放療期間如有任何不適,應及時與主管醫生聯系,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另外,每星期查一次血常規,若白細胞低于4×10 9/升,應尋找原因,同時注意飲食和休息;低于3×10 9/升時,必須中斷照光,待白細胞回升后方可繼續治療。
放療之后
1.必須定期復查。因為,癌癥與其他疾病不同,容易復發,病人一定要定期隨訪,以保證治療的徹底性。若發現復發,宜盡早治療。另外,病人還要進行必要的綜合治療,如放療后手術或放療后化療等。同時還可幫助醫生了解放療的效果,為進一步改進治療方案提供依據。隨訪一般在放療后一個月開始,一年以內每三個月一次,以后每半年一次。
2.仍需加強家庭護理。許多家屬陪伴病人經歷了漫長的治療后,在精神、心理、經濟上都已難以承受,放療結束后便認為萬事大吉,放松了對病人各方面的關心,這對病人康復很不利。病人家屬應長期在精神、營養、日常生活等方面多關心和鼓勵病人,并使用一些扶正祛邪的中藥,這些是提高放療遠期療效,減少腫瘤復發的關鍵。
3.營養與忌口一直是病人及其家屬十分關心的一個問題??偟膩碚f,病人的營養以高蛋白質、高熱量、高維生素為主,要求饑飽適當,食物品種多樣,容易消化,口味清淡。多進食一些營養價值高,配伍比例好的蛋白質,如蛋、乳、魚、瘦肉、動物血等,多吃水果、蔬菜(尤其是大蒜)、海藻類食物,多吃大豆及其制品。在烹調方法上,多用煮、燒、燉,少用熏、腌,注意葷素搭配,經常變換品種,以促進食欲,增強抵抗力,保證放療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