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于嫣
臺中市店招凌亂,欠缺美感,但是其中不乏佳作,過往汽車駕駛人偶然得見,不免會心一笑,街道馬上變得活潑多了。
大陸路邊有家小面館,店名“無餓不坐”;漢口路上一個面店老板什么面不好賣,專賣“糊涂面”和“傻瓜面”;學士路有間咖啡屋很白話,取名“兩個呆子開的店”,結果天天高朋滿座;如果喜歡鄉土味兒,“阿嬤的灶腳”、“阿水獅豬腳”都很有號召力。
梅亭街還有一家茶坊,就叫“調茶局”。
最讓人想入非非的是一家情趣用品店,名喚“防異交”,立委黃義交經過,大概會“感冒”。
發廊的名稱也是諧音遍地,精誠路上的“臺大發律系”,夾在眾多大小招牌間,令人眼前一亮。還有一家“鐵頭店”和“頭毛惦”,一望即知是干那一行的。
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商業設計系教授李新富說,招牌是一種文字游戲,重點是要好記好念,不要令人產生負面的觀感。他認為臺中市的店招大小縱橫,十分混亂,命名也一樣,雅俗不一。
商業設計系主任鄭正清表示,近幾年來,店招命名越來越活潑,不再八股,對年輕人很有吸引力,吸引力能否持久,就要看實質內涵了。
[摘自臺灣《中央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