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婧輯)??
美國的反托拉斯法是用來限制商業壟斷或不公平商業行為,以維護市場的競爭機能的法案。它主要包括謝爾曼反托拉斯法和克萊頓法。謝爾曼法由美國國會在1890年通過,其宗旨在于打擊壟斷和不正當的限制競爭。當時由于南北戰爭后工業化程度增加,加上習慣法和各州的立法無法阻止經濟權力的集中及其濫用,所以國會在1890年7月2日通過此項被視為美國經濟憲法的法案,以表達全美對自由競爭企業的信念。有關影響州際和國外商業的活動方面,謝爾曼法禁止兩大類行為:(1)企圖限制交易的合約、合并和陰謀;(2)壟斷的行為,以及壟斷的意圖及陰謀。
針對謝爾曼法第一部分執行中的不完善之處,國會在1914年又通過了克萊頓法案,它對某些行為采取更嚴格的標準,例如獨家代理協定、兩種產品搭配銷售的合約,以及差別定價方式。同時一些行為也被認定為非法的行為,包括不同廠商之間固定價格或劃分市場的協議、集體抵制,以及在未具有專利權的商品上使用專利權的謀利行為。同年,國會設立聯邦交易委員會,并授權其禁止"不公平"的競爭行為。
謝爾曼法禁止的第二部分是針對壟斷,主要向單一企業組織擁有集中的經濟權力挑戰。當單一廠商在認定的產業或市場控制超過65%時,則可能會被以壟斷的罪名起訴,雖然起訴未必成功。但當市場控制于少數廠商手中時(稱為寡頭壟斷)則壟斷的罪名可能無法成立。針對此項,在1914年克萊頓法中,加入禁止某些種類的股票取得合并方式。但是這一措施并無效果。于是在1950年采勒·克佛沃修正法案中,立法禁止更廣泛的合并及相關交易。在國會第三次試圖限制不正當的產業集中后,法院和聯邦交易委員會也都傾向于認定所有有寡頭壟斷傾向的合并為非法,即使只有些微的傾向也不行。
反壟斷法的執行包括刑事處罰的罰金及徒刑、政府的強制禁止令、不公平競爭下受害私人團體申請禁止令及要求3倍的損害賠償等,以及聯邦交易委員會的行政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