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漪 馨 月

馨:聽說你們幼兒園最新引進了“多元智能”的教育理念,您能不能解釋一下?
孟:孩子是用他們的感覺器官來感知外部世界的,他們對一切新奇的事物都想看看、聽聽、摸摸、碰碰。幼兒特別喜歡新鮮、奇特、豐富的環境,從而不斷地吸收信息刺激,促進心理發展。美國哈佛大學賈納教授提出,人的智慧不是單一的,不同的大腦機能聯系不同類型的智慧和天分,他提出了七種智能的理念:語言智慧、邏輯數學智慧、音樂智慧、視覺空間智慧、肢體動感智慧、人際智慧、內省智慧。多元智慧理論給我們對幼兒教育的啟示是:每個人都有七種智慧,我們不應該單用讀書成績好壞、智力高低去評價衡量一個孩子的天分,而是要幫助孩子把天賦的潛能加以發揮和提升。因此我們需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充滿智慧的環境,讓孩子探索,并且推行以“兒童為本”的設計活動,讓孩子透過一個個情境去發揮他的各種智慧,使他身心均衡發展,從而達到“全方位學習”的目的。
馨:“多元智能設計活動”和一般結構性教學有什么不同?
孟:在學習的過程中,兒童能主動尋求知識和答案,經過失敗的體驗他們更能勇于嘗試,學習與人磋商及解決困難。與一般結構性的教學模式——為學習讀、寫、算而設計的教學截然不同,兩者互補不足。“多元智能設計活動”是讓孩子在一個有意義的情境里運用和發揮這些技能。孩子的興趣與投入,提升了努力和動機,使學習變得更有意義和生活化。“多元智能設計活動”能提供孩子更全面的學習,它涵蓋了更多的活動。
馨:如何為孩子創設多元智能環境?
孟:我們打破了以前以教室為主的環境,將幼兒園的各個地方都列為教育的環境,將游戲、語言、生活能力、認知等內容滲透到教室、走廊、墻面等各個方面,形成一個整體教育環境。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刺激幼兒審美、觀察、記憶等,使孩子能輕松愉快地得到教育。此外,將教師、幼兒、家長之間的互動作為一種動態想象的環境,為孩子創建良好的精神環境,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家長在幼兒園生活中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相信兒童的“全人”發展是有賴于家長與幼兒園的良好合作的。
馨:能不能給我們的家長提供一些在家庭中可以對孩子進行“多元智能”開發的親子活動呢?
孟:家里的盒子五花八門,色彩斑斕,家長可以利用這些形狀、大小、材料、顏色、用途各不相同的盒子開展親子游戲活動。如:比大小、比寬窄、比厚薄,認識形狀;根據材料、用途、顏色分類,還可以與孩子一起動手制作出形狀各異的房子和各種動物等等。
紙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了,我們可以做個有心人,與孩子一起收集不同種類的紙,開闊孩子的視野;可以讓孩子說說生活中紙的用途;讓孩子知道紙是中國人發明的,增強民族自豪感;還可以利用五顏六色的廣告紙讓孩子自由撕貼,然后講講他撕的像什么,發展他的想象力。
如果你有空去市場走一走的話,就能花少量的錢帶回千姿百態的紐扣,在家就可以與孩子一起玩紐扣游戲了。年齡小的孩子可以讓他辨認顏色、比大小、練習數數。年齡稍大的孩子可以根據顏色、大小、形狀、花紋進行歸類排列;還可以玩紐扣配對,穿紐扣項鏈,用紐扣做成毽子踢,在紙上畫各種形狀的輪廓,讓孩子用鈕扣粘貼成畫等。
把家中有蓋的餐具收集起來,讓孩子進行餐具與蓋的配對;把碗收集起來分辨一下各不相同的質地,敲擊奏樂;筷子更是五花八門,比一比筷子的長短、粗細,與孩子一起用筷子夾珠子、夾面條。
以上這幾種親子游戲中,孩子完全是一個主動參與者,各種感官被有效、積極地調動起來,體現了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這會大大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馨:看來,家長只要當個有心人,就能為幼兒創造機會和創設一個豐富、新鮮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