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明月
年初,郝雯單位組織模范員工去昆明旅行,講明可以帶一名十歲以下的孩子。要不要帶天音去呢?郝雯陷入了矛盾之中。天音是個敏感而膽怯的女孩子,今年5歲,生在常州長在常州,在此之前從未出過遠門。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有條件的話,從孩子三四歲時起,就要把他有意識地放入陌生環境中,觀察培養其適應性和靈活機變的能力。而長途旅行的車廂,正是這樣一個新鮮的、生疏的環境。據觀察,從小擁有眾多旅行經驗的孩子,比同齡人更早地具備觀察環境和保護自己的能力,能夠從容面對與陌生人交往的壓力,也更多地擁有口才和群體意識。
但是要在火車上度過20到60個小時,成年人尤感寂寞難耐,何況孩子?如何打發行程中漫長時光,事實上考驗了孩子的自制力,以及投入地做某件事的忘我程度。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這樣一些“玩具”,來令其體驗旅途的豐富多彩:
小收音機。收音機里的故事和歌曲可以讓孩子安靜下來,忘卻疲勞和單調。尤其是各個地方臺的少兒節目,更可以讓孩子得到安慰。并可借聽節目啟發孩子:為什么昨日我們聽到的是浙江臺,而今日最清楚的卻是湖南臺了?進而可以告知祖國省區劃分的簡單知識,并在拼圖游戲上找到對應的“點”。
速寫拍紙簿。把旅途中的場景畫下來,不僅點化了孩子的觀察潛力,也使旅途變得饒有興味。可以指點孩子畫窗外的風景,也可以指點他留意車內的變化。如一輛推銷休閑食品或雜志的小車推過來時,旅客們的反應是怎樣的?把這些素材積累起來,事實上就找到了滯留在家時永遠也找不到的兒童畫題材。
貼身毛絨玩具。可以帶上孩子最喜歡的毛絨玩具,當受到陌生感的襲擾時,擁抱這些玩具可以給孩子以安全。此外像孩子用慣的小毯子、小拖鞋也應帶上,對孩子而言,它們象征著熟悉的環境、安全和愛,可以分散其面對生疏環境的壓力。
指套玩偶和繃繃繩。限于行李的容量,你不可能把所有可能撫慰孩子的玩具都帶上,所選玩具最好擁有無窮變化的可能,和自娛自創的可能。以引導孩子扮演各種“角色”的指套玩偶為例,可以選取孩子熟悉的童話人物(如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如丑小鴨和天鵝)畫在紙板上,做個紙環套于手指上,和周圍的小旅客一起表演故事中的情節。 圖/劉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