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京偉
望子成“龍”是每位家長的心愿,這種心愿最終能否實現,往往跟家長的施教對策與方法有直接的關系。國外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操之過急、拔苗助長的做法是非常愚蠢的。用科學的眼光來看,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生命曲線和成長速度,一個孩子從呱呱墜地伊始,便開始了艱苦而又漫長的意志磨煉與知識學習過程。在撫育孩子的過程中,最大的錯誤就是望子成“龍”的心情過于迫切,從而太早、太快、太重地給孩子的各種游戲和學習活動加級加碼,使孩子的心理和生理負擔過重。國外不少兒童心理學家和教育專家認為,尊重兒童自身所固有的成長規律,將有助于孩子沿著正常軌道健康成長。那么,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應如何去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呢?

●從出生至初學走路
對家長來說,這一階段最重要的是要幫助孩子建立對外部世界的信任,這種信任的建立往往是從孩子對父母的信任開始的。隨著信任意識的增強,孩子的心中將會出現一種渴望獨立的愿望,他們開始嘗試學習坐、爬、抓、攀等簡單動作與運動技能。這個年齡段的嬰幼兒已具有一種強烈的自我意識,不喜歡與人分享各種東西,如玩具、食品等。在這個階段,孩子的一個很重要的進步是從咿呀學語發展到會說話,因此,父母應注意多與孩子交談。
●一歲半至三歲
從簡單的浴盆玩耍到初級游戲活動,從能注意到自己手指的長度到能聽懂簡單的故事,從學會說話到能說出二百個左右的口頭詞語,孩子在這一階段的發展重點是語言學習和肌肉鍛煉。通常,一歲半至三歲之間的孩子已經懂得與人分享的快樂和好處,他們喜歡與同齡小朋友一塊玩耍,但時間不會持續很長。另外,他們還喜歡熱鬧的群體活動,喜歡互相模仿。在這一階段,孩子們在開展各種游戲和進行自我活動時,一般都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鼓勵與幫助。
●3歲期間
3歲的孩子往往喜歡自己做些事情,并迫切希望在各種活動中能趕上大孩子。他們已能做到安靜地聽一會兒故事或兒歌。在聽過一些故事后,他們還喜歡學著講一些簡單的故事,并且喜歡模仿別人做鬼臉。在這一階段,孩子們的體格發展緩慢,但隨著跑、跳活動增多和開始學騎童車,他們的肌肉力量明顯增強。在智力方面,他們已能理解事物之間的簡單因果關系。在這一時期,給孩子做一些觀察種子發芽、大蒜長苗之類的游戲很有好處。
●4歲期間
4歲的孩子的動作技巧明顯提高,畫畫、拼搭積木、擺弄結構組合玩具之類的游戲很適合他們。在父母的幫助和指點下,他們已能理解事物顏色、尺寸和形狀方面的含義。在這一階段,父母可以引導他們看一些簡單的圖畫書,以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在群體活動中,4歲的孩子已經懂得如何學習對方的優點,并能解決玩耍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小問題。在整個四歲期間,父母應注意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教育孩子怎樣去做一個受人歡迎的人。
●5歲期間
5歲的孩子已學會初步計算,并懂得1+1之間的關系,記憶力明顯提高,能記住一些意義簡單明了的字詞,能學會寫自己的名字,并開始用自己的經驗來判斷事物的好壞美丑,懂得模仿和學習故事或圖畫書上的人和事,動作發展比較敏捷,室外活動興趣大增,能連續長時間地與同齡孩子在一起玩耍,并初步懂得在集體游戲之類的社交場合中要與人合作、談判和交涉,肌肉發展很快,身體平衡能力顯著增強。這一階段,家長應注意促進孩子心理和體格兩方面的平衡發展。
●6歲期間
6歲的孩子的群體活動興趣持續上升;孩子們之間的攀比意識明顯增強,語言能力顯著提高。孩子們在一起時,彼此之間已經會相互取笑和開玩笑。絕大多數孩子都已樹立起強烈的真、假意識,十分渴望了解生活中每一件事的好壞標準和最終界限,但即使知道了好壞標準和事情發展被允許的界限,他們也想象不到自己一旦在這種事物中“違規”,將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在這一階段,孩子們的心理成長速度明顯快于體格發展速度,通過親身體驗獲得知識的能力明顯增強,與此同時,他們心中往往會產生一種想通過運用自己所學知識去做那些“父母交代不宜去做的事情”的強烈愿望,因此,這一時期,父母應加強對孩子行為的觀察和適當約束,但切忌強制性地管教孩子,以免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另外,大多數孩子這一階段還做不到長時間靜坐,所以盡量不要安排他們長時間地學習,如畫畫、看書等,以免孩子對這類活動感到厭煩而失去興趣。
●7至8歲期間
7至8歲期間,孩子的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分析能力顯著增強,但解決有些數字問題,仍需借助手指和筷子之類的幫助。與此同時,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還很弱,不過,實物意識很強。在學習中,他們常常喜歡把數字、字、詞和具體的實物形象聯系起來記憶。他們已經懂得生活中給予和取得之間的含義,懂得借與還的過程中承諾的意義。在這一階段,孩子們的戶外活動興趣開始減弱,體格發展比較緩慢,但運動技能大大提高,能夠較快地學會擊球、跳繩和做各種平衡動作,可以堅持較長時間的靜坐,開始具備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在這一期間,家長應注意多讓孩子參加各種活動,增強其對各種事物、現象和場景的感性認識。圖/姜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