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學前教育研究室丁昀
6月底,太陽暑熱已傳達出假期到達的信號,孩子們以興奮的心情期待一個漫長假期的到來。但孩子們的家長卻有許多擔心:孩子在一個學期中的集體生活基本上與家長的上班時間吻合,放在幼兒園并不操心,現在讓這些活潑的孩子“散養”回家,怎么能讓他們過得安全而愉快呢?家長許多擔心的理由,歸納起來主要是安全問題、衛生問題和學習問題。下面來看看有些家長是如何處理的。
一、孩子必須有成人陪伴范女士認為,放假以后,不能讓孩子單獨在家。每年放假,范女士都要考慮孩子的安置問題。盡管范女士和丈夫都要上班,但在假期里她的孩子有以下幾個地方可以安置:1.幼兒園開設暑托班,照常有教師帶班。2.單位里開設暑托班,這類班里的孩子年齡以一年級到四年級的孩子為主。3.放在外婆或奶奶家。4.帶到單位里來。比較以后,范女士準備請出外婆或奶奶到自己家里帶兒子。同時,范女士也在附近的學校和少年宮找一些興趣班,讓兒子去興趣班學習,與其說讓孩子學些技藝,不如說是給安置一個去處。
專家意見:假期里,孩子的安置問題非常重要。以前有個別家長把孩子單獨鎖在家里,結果發生意外的情況。無論哪個年齡段的孩子,都不能“小鬼當家”而應該保證每天有至少一個成人陪伴。目前,電話基本普及,上班的家長也可以每天中午與家中的孩子聯絡一下,了解他們的情況。
二、安全教育,預防為主王女士重視的是安全。假期里,王女士要上班,兒子在家與老人在一起,老人年老體衰,兒子精力旺盛,所以盡管有人陪伴,王女士覺得不夠安心。后來她和丈夫專門談了這件事,夫婦倆把安全的要求寫下來,王女士準備把這些條款一條一條地講給兒子聽,讓他知道禁止的事情,也知道被禁止的原因。
專家意見: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往往被家長關在家里,由于活動空間的限制,孩子就會逐漸對家里的環境和各種玩具厭倦,有時他會“出花樣”。在孩子“厭氣”的時候,如果出現一件事情,他有時會把安全拋在腦后,如有的孩子無聊時接到陌生人的來電,于是和對方聊起了天,不知不覺把家里的各種情況露了出來。所以王女士的做法比較好,安全教育,預防為主,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給孩子制定些規則,同時一些有關事故的新聞也可以當作故事講給孩子聽,結合案例分析,效果會更好。
三、保護視力,遠離屏幕肖女士對女兒很鐘愛,但她最擔心的事卻是女兒的視力問題。女兒和同齡兒童一樣,是個“愛視病”患者,她不光對電視里的卡通節目津津樂道,而且放假前一周已能把電視預告背得滾瓜爛熟。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她的生活時鐘就是電視節目。
肖女士覺得只有把電視機上鎖是唯一辦法,但上鎖以后,女兒又怎么度過每天呢?專家意見:“愛視病”是現代兒童的特征。假期過后,許多孩子的視力明顯下降,原因就是收視時間過長造成的。收視時間過長還會造成部分兒童行為懶惰,由于他們在機器前被動接受,可能造成對其他事情淡漠,關了電視機他們就覺得無所事事。
全面禁止看電視和電腦游戲活動是可能的,但這種做法比較簡單、粗暴。在限制活動時間上,家長應該對孩子有嚴格的規定,另外應該提供一些其他的活動內容,比如外出參觀、手工制作、家務勞動、和伙伴做游戲等。
四、快樂游戲,謹慎交友陳先生家住在弄堂里,平時兒子就喜歡和弄堂里的一群各種年齡的兒童一起玩。陳先生擔心孩子成天在外面玩,心會變“野”。
專家意見:與人交往是兒童發展的重要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兒童會從與不同個性、不同性別、不同特點、不同年齡的伙伴交往,從而積累社會生活的各種經驗,同時也體驗到人際交往中的各種情感,學習各種社會性的技巧,因此這對于獨生子女是很好的活動。陳先生能夠不阻止兒子的伙伴交往是值得許多家長學習的。但是伙伴交往有時也可能會帶來一些負面的效應,如學會了罵人等等,因此作為家長,既應鼓勵支持孩子的交往,也應該通過有技巧的方法來了解兒子的交往。家長不妨通過談話,了解活動的情況,也可以把這些伙伴召集到家里來玩,了解其他孩子的特點,在這些了解的基礎上,再決定你對孩子交往所持的態度和應有的措施。比如規定孩子外出活動的時間,由于社會環境的復雜,兒童自制力又不強,家長應該特別密切注意孩子的各種細微的行為表現,防微杜漸。
五、生活起居,勞逸結合李女士最疼愛寶貝女兒,女兒在家非常輕松自在,天天睡個懶覺,然后窩在家里看電視,看書,吃零食,喝可樂。晚上李女士一家在吃完晚飯后,又一起看連續劇。這樣一段時間下來,女兒變得懶懶的,也胖了起來。
專家意見:輕松不等于放松。李女士的女兒這樣的作息安排太紊亂了,不利于孩子建立有規律的生活習慣。隨著新學期的臨近,應當注意調整每天的作息時間,逐步與學校的生活統一起來,特別是,每天晚上準時上床睡覺,每天早晨準時起床。使得孩子有充沛的精力和充分的心理準備迎接下一個新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