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 遲
在上海“老鳳祥”傳來的圖片資料上“見”到黃雯,她與一群名模在“T”形舞臺上展示美輪美奐的飾品。有著模特身材、受過模特專業訓練的她很自然地與那群模特融為一體,不顯出挑,只是圖片下一行文字點明了她的特別:模特佩戴的飾品是黃雯的設計杰作,在1999年“亞洲千禧永恒金設計大賽”上,她一人拿了8個設計大獎。
面對面見到了真實的黃雯。她長著一張艷光四射的臉,穿著卻樸素隨意得像個學生,樸素得讓人感覺有點不真實。
“太忙了,沒空打理自己。”面對我的詫異,黃雯解釋著。
黃雯的年齡是22歲。22歲的漂亮女孩大都夢想做模特,把穿著打扮作為工作,可黃雯是個例外。她說再好的一個模特都只是一個衣架子、設計師的代言人,他們沒有表達內心的自由。對黃雯而言,生命的快樂在于自由地表達自己。她的內心蓄滿了古怪的想法、生命的熱情與對美的注解,一直以來,黃雯都在尋找著一種合適的方式去把它一一傾倒出來。
我是一只內斂的豹子

黃雯從小就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小時候,她喜歡跟著在電影廠工作的爸爸去廠里看拍電影、看演員。坐在劇場的一角,看著漂亮的演員阿姨們在戲里戲外的各式各樣的故事與場景中穿梭著,她覺得一切都是神秘而妙不可言的。那時黃雯覺得小眼睛的自己不漂亮,可她愛美,于是每回從劇場回到家里,就在桌子上、墻上、收音機上……到處都畫上了長睫毛大眼睛的演員阿姨,想象中她們的房間、她們的生活。
成長中的黃雯以自己的方式觸摸著世界的各個角落:唱歌、朗誦、唱滬劇、模特表演……好奇地在每個角落里表達著她的心聲。回到家里,黃雯喜歡拿起畫筆,在美人旁記錄一切觸摸的印記。畫畫應該是一種快樂的表達方式吧,初三畢業前,幾乎沒有接受過任何專業培訓的黃雯決定報考華山美校,把自己的前途押在涂畫心情上。回憶美校的三年生活,黃雯說她一直樂滋滋地在看好看的人好看的風景好看的書。
黃雯喜歡臺灣女作家三毛。有人告訴黃雯真實生活中的三毛總是用豹子的眼神貪婪地感覺著身邊的一切人。黃雯說她很喜歡這個比喻。她明白她一直愿意做一頭內斂的豹子,安靜地去體味、感覺、思考每一個人的與眾不同。在貪婪的“吞咽”中,黃雯知道美的涵義是豐富的。
黃雯依舊愛把她的思考付諸畫筆,裝點著她筆下的美人。只是學飾品設計的她不再滿足于為美人涂脂抹粉了,借助著寶石的晶瑩、黃金的燦爛,她時常想讓女人美得特別點。她想到設計一張金燦燦的方形網作為主飾,遮蓋于女性整個美麗的背部,表現出現代女性背負責任的堅毅、不屑于傳統的反叛精神、可又希望有所依靠的柔弱感覺,方形網高高的兩角好像可愛的公主領那樣由肩后升起,顯現出女性的俏麗……層層疊疊,黃雯說這是現代女性的立體的美麗,黃雯說這叫《世紀形態》,這幅作品在“亞洲千禧永恒金設計大賽”上得了大獎。在對黃金的絢爛打造中,黃雯找到了自己的表達方式。
她愛黃金,不愛鉆石

沒有例外,設計飾品的黃雯也是一個愛用首飾打扮自己的年輕女孩。
與服飾語匯相比,個子高挑的她喜歡飾品更具夸張的表現力,喜歡一再地把全套首飾佩戴整齊,訴說出自己的氣質與精神。
可惜,黃雯說自己太忙了,為了工作起來能手腳麻利,沒有累贅的牽絆,工作時間的黃雯幾乎是與首飾無緣的。“只能不斷地換著戴耳環過過癮。”一邊說著,黃雯一邊甩動著自己那頭同樣為工作方便而夾起的長發,顯露出一副別致的方形銀耳環。
當然,整天跌在珠寶首飾堆里,黃雯對于飾品的熱愛感覺與其他女孩有細微的不同。在她眼中,飾品本身質地沒有真假貴賤之說,它的珍貴只應緣于你對它的特別愛意。
黃雯愛黃金,因為黃金有著驚人的可塑性、迷人的色澤感與細膩高貴的美韻。她說中國人愛了千百年的黃金是不會愛錯的。黃金給人的感覺永遠是真切的溫情,很“中國”。黃雯愛寶石,各式各樣的寶石,無論貴賤,因為“各類寶石都有著鮮艷的色彩”。黃雯也愛街邊小店里黑絲線串起的廉價的珠子手鐲,因為它“說出了我時而想說的話”……很意外,黃雯并不像大多數的女孩那樣喜歡鉆石。她說鉆石的光芒太眩目冷艷了,鉆石的美純粹而顯得有些單調。黃雯說她只喜歡有顏色的鉆石,比如她一直在尋找的那顆粉紅色的鉆石。
不愛鉆石,那么,“結婚的時候會佩戴什么戒指呢?”我問。黃雯想了想說:“祖母綠寶石戒指,我最喜歡那具有生命力的顏色。”說著,她的臉上又露出春天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