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揚
近些年越來越多地看到標題和作者署名叫作“康笑宇漫畫作品”或“康笑宇工作室供稿”的漫畫。我漸漸產生一個疑問:這是漫畫嗎?
這恐怕首先得涉及漫畫的定義。我手頭只有一九七九年版《辭海》,其中關于“漫畫”是這樣定義的:“一種具有諷刺性或幽默性的繪畫。畫家從政治事件和生活現象中取材,通過夸張、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現為幽默、詼諧的畫面,借以諷刺、批評或歌頌某些人和事。它是政治斗爭和思想斗爭的一種工具。”
——最后一句帶有明顯的“左”的色彩。倒數第二句也有點問題,因為漫畫也可以不“諷刺、批評或歌頌”,可以純粹為了“逗樂”,使人忍俊不禁,輕松發笑。不過除此而外,這定義還是準確的。顧名思義,“漫畫”首先是“畫”。定義中就反復指出了,是“繪畫”,是“畫面”,是“畫家”的作品……總之,關鍵是“畫”,而不是小段大段的文字或其他的什么。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有造詣的漫畫家的繪畫基本功都很好,筆下則“惜字如金”,畫面和標題中盡力少用甚至不用文字;第二,即使用文字,也直接服務于畫面,收畫龍點睛之效。然而“康笑宇漫畫”就不同。作者繪畫功底薄弱,因此不能在堅實的藝術基礎上進行夸張、提煉和變格,而是故作稚拙,像成年人故意裝扮幼兒舉止;第三,在畫面故作稚拙的同時,文字故作高深,從薩特到甘地,從培根到托爾斯泰,到處尋章摘句,在作者并不真正理解這些字句的情況下加以“圖解”;第四,主次顛倒,文字為主,畫面為輔。因為文字“高深”,常使人“莫測高深”,企圖以此給那些平庸無聊的畫面制造一種神秘氣氛,抬高“檔次”;第五,因文字和畫面都在“故作”,因此往往彼此脫節,相互游離,不知所云。有時同一本雜志上刊登的好幾幅“康笑宇漫畫”,所配文字相互調換也沒有關系;第六,文字基礎薄弱,導致對文字的理解和運用失誤,有時簡直驢唇不對馬嘴。
現在不妨隨手挑幾幅略加評點。
圖一,文字(寫在畫面上):“今晚的月光真好,趙家的狗也多看了我兩眼。——魯迅”。摘引方式顯示這是一句“魯迅語錄”,其實是《狂人日記》中描寫“狂人”心態的語句,是“瘋話”。畫面:一條狗趴在高高的磚墻頭上朝外打量,一個戴禮帽、穿西式大衣、蓄唇髭的大鼻子外國人在月光下踽踽獨行,不無擔心地回頭瞅瞅。

圖二,文字(寫在畫面上):“英雄的血,始終是無味的國土上的人生的鹽。(魯迅)”。畫面:兩個中國人在一座中國式墳墓前跪磕,墓前有香燭供果。魯迅這句話頗為嚴肅、沉重,用作漫畫題材幾乎是不可能的。此畫中的用法就很莫名其妙。

圖三,文字(以印刷體附在畫面下方):“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妻子是一個有名的悍婦,動輒對丈夫大罵。一次,她對蘇格拉底大發雷霆之后又當頭潑了他一盆冷水。面對這一切,蘇格拉底自我解嘲:‘我知道,雷鳴之后免不了一場大雨。”——這到底是漫畫,還是“笑話一則”?畫面:一洋婦往一大胡子男人頭上傾水,像是給他洗頭。

圖四,文字(以印刷體附在畫面下方):“當我聽到一對夫妻說,他們結婚二十五年間,沒有發生過任何爭執,我懷疑他們根本就不關心對方(可利亞)”。畫面:一對男女分床而臥。

圖五,文字(寫在畫面上,占畫面大半):“如果一個人很少寫作,他就要有強的記憶力;如果很少辯論,就要有機智;如果疏于讀書,就要很狡猾,假裝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培根)。”畫面:一短發男子左眼斜視,雙手捂住鼻子和右眼。
……
“康笑宇漫畫”的數量之多和標題、署名的單調統一,致使這種“漫畫”好像是“批量生產”或“集約化生產”的產品似的。這些作品不是“從政治事件和生活現象中取材”而是從“語錄”中取材;看不出作品有任何“諷刺、批評或歌頌”功能,連讓人輕松發笑的“逗樂”功能也不具備;至于創作手法,基本上是以做作代替“夸張、比喻、象征、寓意”。圖文比重顛倒,文字(語錄)喧賓奪主,畫面成了“插圖”或“圖解”。
我從一篇介紹康笑宇的文章中得知,康笑宇是搞書籍裝幀設計的,且“現每月十幾本書”,尤其是“這個數字很快就能翻番”,據說還得“咀嚼原著”并掌握“精要部分”,好像是作為“副產品”吧,還要根據這些“精要”制造出那么多“漫畫”——就像那篇文章說的:“如此高產”,出了一本《一笑了之》,又出了一本《不亦樂乎》。然而我看過他很多“漫畫”,卻從來不曾見到哪一幅能引人“一笑”,更別說“不亦樂乎”了。文章說“新出的《不亦樂乎》實際是他的漫畫式讀書筆記,用傳統漫畫的形式將他對一些書的精要部分的感覺解釋出來”。——如此吹捧成批的粗制濫造行為,不知是不懂裝懂還是“懂裝不懂”,抑或另有原因。文章還說:“他認為中國傳統漫畫含蓄雋永,勝于現在流行的日式、歐美漫畫,可惜如今斷脈了,作為藝術家,他有責任續上。”——張樂平、華君武、黃苗子、朱根華、丁聰、方成等老一輩漫畫家或曰“傳統漫畫家”不僅在文學和繪畫領域都有很深的功底,尤其是具有嚴謹的創作態度和凝煉的藝術作風。他們靠作品本身去證實一切,完全不需要“炒作”。我們過去和今天看他們的作品時仍不免會心微笑甚至捧腹大笑,其中一些精品將被我們深刻銘記并留傳后世——這不就是漫畫所要達到的第一個效果嗎?也許這就叫“含蓄雋永”吧,但所有這些并未“斷脈”,即使“斷”了也不是“康笑宇漫畫”所能“續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