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樂棟 周再高 曾 抗
孫樂棟,男,1976年生于 安徽省蕭縣。1998年畢業于第一軍醫大學醫療系,同時被選入第一軍醫大學首批臨床七年制 ,從師:周再高副教授、曾抗副教授攻讀皮膚性病專業碩士。已發表論文21篇,獲得包括國 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3項基金資助。
摘要目的:探討得寶松致皮膚萎縮的原因及治療方法。方法:回 顧性分析得寶松致皮膚萎縮的病例。結果:指出其發生原因,并對7例進行脂肪顆粒注射治 療,取得滿意效果。結論:脂肪顆粒注射適用于治療得寶松導致的皮膚萎縮。
關鍵詞得寶松萎縮病因脂肪顆粒注射
CLINICAL STUDY OF 12 CASES WITH SKIN ATROPHYINDUCED BYDIPROSPAN
Sun LedongZhou ZaigaoZeng Kang
Depart. Dermatology,Nanfang Hospital,the First MilitaryMedical Ui nversity(Guangzhou 510515)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aetiology of skin atrophy induc ed by Diprospan and give the treatment.Methods:A retrospected study of 12 caseswith skin atrophy induced by Diprospan. Results:Discussed the aetiology of skinatrophy,7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granulometric lipocyte injected, and got a sat isfactory result Cconclusion:granulometric lipocyte injected can be used to trea t the skin atrophy induced by Diprospan.
Key wordsDiprospan Atrophy Aetiology Granulometric lipocyte in jected
激素已被廣泛應用于神經性皮炎、慢性濕疹、瘢痕疙瘩、斑禿、 異位性皮炎、坐骨神經痛、慢性支氣管哮喘等疾病的治療,但在治療注射部位遺留的皮膚萎 縮卻時有發生。1998年6月以來,我們共診治12例得寶松所致皮膚萎縮,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12例患者中男8例,女4例,年齡9歲~67歲,平均35.7歲。皮膚萎縮部位 :頭頸部和臀部各為4例,四肢3例,背部1例,病損為0.5cm×0.5cm×0.3cm~2.5cm×2 cm×1cm。原發疾病中斑禿4例,瘢痕疙瘩、神經性皮炎各3例,慢性濕疹、慢性支氣管哮喘 各1例。發生于鄉鎮衛生院或私人診所7例,縣市級醫院3例,省級醫院2例(含本院1例)。
1.2得寶松注射液是上海先靈葆雅制藥有限公司產生的一種倍他米松脂類的復方制劑(批 準文號為1996衛藥J-96號)。
2治療方法
本組12例患者中有7例接受自體抽吸脂肪顆粒移植治療,5例放棄治療。
患者取平臥位,用龍膽紫標出脂肪顆粒的供區和受區部位。供區多選擇頜下、腹部、臀部或 大腿內側。在供區局部麻醉下,用20ml一次性塑料注射器接18號針頭,插入供區皮下脂肪層 反復抽吸,取出的脂肪較大者可用眼科剪剪成直徑2mm~3mm大小,經過鹽水及慶大霉素漂洗 ,去除血球及纖維等,再將脂肪顆粒吸入10ml注射器內,配以18號針頭插入受區皮下,然后 緩慢的邊退邊注,使凹陷部位填滿(注入量要大于需要量的30%~40%)。針頭拔除后均勻按摩 ,加蓋小紗布塊,繃帶加壓包扎,避免凸凹不平,7日后拆除,術后服用抗生素一周。
3治療結果
5例患者一次手術后效果較好,2例患者在第一次手術后2月左右再次接受治療,取 得滿意療效。術后半年隨訪3例,對手術效果表示滿意。術后未見任何不良反應和并發癥。
4討論
得寶松是一種復方制劑,每毫升注射液含2mg倍他米松磷酸鈉和5mg二丙酸倍他米 松。前者組織溶解性強、水解迅速、奏效快,數小時即能發揮抗炎、抗過敏作用。后者水溶 性小,不易水解被組織吸收,緩慢發揮長效作用,用藥后抗水炎效果能維持數周,從而長期 控制癥狀。具有起效快、適應范圍大、療效確切的特點,故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但得寶松 能抑制成纖維細胞和毛細血管增生,阻止或減少纖和細胞間質的形成〔1〕,使毛細 血管收縮和組織萎縮,可導致皮膚萎縮。特別在長期大劑量使用時更易發生皮膚萎縮。發生 在頭面部和四肢末端等暴露部位的皮膚萎縮給患者的身心都會帶來傷害。
本文主要目的在于提醒醫務人員在使用得寶松注射液時,應嚴格掌握使用指征及療程,預防 和早期處理其副作用,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我們使用自體抽吸脂肪顆粒移植治療此病,取得滿意療效。發現注射后半個月左右所注射的 脂肪部分吸收,以后形態基本穩定,如吸收較多時2個月后可再次注射。因脂肪顆粒注射后 ,短期內可部分吸收,6~8個月的吸收率大約為40%〔2〕,因此注射量應大于需要量 的30%~40%。脂肪移植成活的關鍵在于局部的營養條件和避免脂肪細胞的損傷。此種方法脂 肪細胞損傷小,局部血運豐富,易于成活。
脂肪顆粒注射適用于填充身體任何部位的凹陷,每次注射后移植的脂肪均有明顯的成活,脂 肪容易獲得,沒有排斥性,供區和受區均不留瘢痕,操作簡便,費用低,可重復多次進行。 可以用于此類疾病的治療。但操作中應避免負壓太大,不可連血液一起注射或使脂肪形成一 個大的團塊〔2~4〕。
參考文獻
1周德凱,王贊堯,雷培蕓.糖皮質激素治療嬰幼兒血管瘤的機理探討.重慶醫 學.1996;25(4):198
2林振偉,高文武.顆粒脂肪注射移植28例臨床體會.遼寧醫學雜志.1997;11(1):30
3朱曉峰,曾超.自體脂肪顆粒注射移植術的經驗與教訓.中國美容醫學雜志.1999,8(3 ):187
4李東偉,趙克昶,劉金漢.顆粒脂肪移植充填面部凹陷的應用.中國美容醫學雜志.199 7,6(4):204
收稿日期1999-12-20
編輯/張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