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明忠 韓庭義
作者單位:嚴明忠解放軍188醫院(廣東潮州521000);韓庭義廈門市同安醫 院
面部燒傷后,常因口周瘢攣縮致小口畸形,不僅張口受限,影響 進食,而且有礙容顏。因此小口畸形的整復,是面部瘢痕整復中應優先考慮解決的一個問題 〔1〕。
1990年7月~1999年4月,我們曾收治燒傷后口周瘢痕攣縮所致的小口畸形26例,經手術修復 ,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見圖1),報告如下。
圖1典型病例治療前后照片 1臨床資料
本組共26例,男19例,女7例。年齡3歲~47歲。均為各種原因燒傷后口角瘢痕攣 縮所致的各種小口畸形。其中單側口周瘢痕攣縮4例、雙側口角瘢痕攣縮9例、口周瘢痕環形 攣縮13例。
2手術設計
2.1口角位置的設計
①對單側口角攣縮者,以對側健康口角的位置為參照,在患側取對稱點設計口角的位置;② 雙側口角攣縮或口周瘢痕環形攣縮者,按唇部的美學標準,病人取端坐位,現眼平視前方, 以雙側瞳孔中心向下作垂線;再沿口裂線作一水平直線,此線與兩垂線的交點即為兩口角的 美學標準點〔2〕。
2.2口角形態的設計
①單側口角攣縮者,以對側健康口角的形態為參照設計口角的形態,使雙側對稱,標定切口 線及口角瘢痕的切除范圍;②雙側口角瘢痕攣縮者或口周瘢痕環形攣縮者,按唇部的美學形 態在雙側各設計一個三角形的切除口角瘢痕的范圍,使切口線與殘存的唇紅緣平滑過渡,使 雙側口角的形態對稱。
3擴術方法
3.1唇紅滑行瓣法
在口角定點處向口裂作一水平切口,切開口角直至粘膜層,按設計范圍切除口角粘連攣縮的 瘢痕。分別在正常唇紅緣和口內粘膜作切口,形成唇紅組織瓣。在上下唇分別形成唇紅組織 瓣后,向口角滑行固定于口角,間斷縫合固定修復上下唇的創面。(如圖2)
圖2唇紅滑行瓣法
3.2頰粘膜瓣法
按術前方法切開口角、切除口角瘢痕后,在接近口角的頰粘膜設計雙葉粘膜瓣,轉移修復上 下唇唇紅缺損。粘膜瓣供區直接拉攏縫合。(如圖3)
3.3唇粘膜瓣法
沿口角定點向口裂作一水平切口,切開口角直至粘膜下層,粘膜層暫不切開。按設計范圍切 除口角粘連攣縮的瘢痕。分離粘膜下組織以游離口角粘膜。再"Y"形切開粘膜,在口角處 形成一個三角形粘膜瓣。 將三角瓣的尖部轉向口角處縫合,形成新的口角。然后將上下唇 的粘膜瓣分離、修整后,與上下唇的皮膚創緣縫合。(如圖4)
圖3頰粘膜瓣法
4結果
本組26例,術后傷口無感染,均一期愈合。術后口角形態和口裂大小滿意。其中9 例獲隨訪3個月,14例獲隨訪半年,未見口裂變短縮小者,口唇形態功能均滿意。
圖4唇粘膜瓣法
5討論
5.1術式選擇①若口角瘢痕切除后,唇紅缺損小,不超過1cm~1.5cm者,可 應用唇紅瓣滑行修復,被滑行的唇紅組織健康無瘢痕方可采用此法;②若局部缺損較大或鄰 近的唇紅組織存在瘢痕、彈性差,可采用唇粘膜瓣修復;③若口唇瘢痕嚴重,或環形瘢痕攣 縮者,瘢痕切除后局部唇紅缺損過大,無法采用唇部組織修復者,可采用頰粘膜瓣法。
5.2燒傷后小口畸形常常僅是面部瘢痕畸形的一部分,往往同時伴有各種瘢痕攣縮引起的 面部組織移位〔1,3〕,如眉、眼瞼、眼角、鼻翼、耳廓、上下唇、口角的移位,這 些都是需要手術解決的問題。在無法一次完成面部各種瘢痕畸形的整復術時,應優先作小口 畸形的整復手術以解決張口受限影響進食和語言問題。對于小口畸形的整復與口角移位的整 復是否同期完成,筆者認為以分次手術為好。先作小口開大術,再二期作口角移位的手術, 以利二期手術時對口角的準確調整,達到口部形態的最佳恢復。同樣口周其它的瘢痕整復, 如上下唇瘢痕的切除植皮術,也應在小口畸形修復后再做二期手術。
參考文獻
1高學書.燒傷后口周瘢痕的整復治療.第二軍醫大學學報.1982;3(增刊):8 4
2孫廉主編.美學與口腔醫學美學.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1:4 2
3龐星原.楊家驥.白彥等.鼻背旁與鼻唇蹼狀瘢痕整復的改進.中國美容醫學雜志.199 6;5(4):18
收稿日期1999-04-15
編輯/姜如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