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吳赤潮
韓國是近十年來世界圍棋的霸主。在知識經濟風起云涌的現在,韓國人不僅將圍棋當作一項競技文化,更看作了一種產業,他們為圍棋設計的種種未來超前得令人有些瞠目。
當然,在對圍棋網絡文化前景充滿信心時,業內人士也承認其中有一定的盲目和泡沫之嫌。在此特將韓國《圍棋》的一篇專題文章摘錄如下,以資同樣對網絡圍棋充滿期待的中國同行借鑒之用。

新視點:韓國圍棋界刮起“網絡颶風”
在新世紀,韓國圍棋再一次捷足先登,搶灘網絡世界的新大陸,大刀闊斧開展事業,正在以令人目眩的速度狂飆突進。在韓國目前踴躍投資因特網的氛圍中,一部分資金果斷投入到網絡圍棋網站的建設上,其前瞻的大膽和投入的果斷,以及風險的巨大都是難以想象的。
4月20日,韓國新成立的ICBL公司和piay361網站在同一天舉行了新聞發布會。
ICBL是International Cyber Badook League的縮寫,即“世界網絡圍棋聯賽”的意思。新聞發布會上赫然在座的有曹薰鉉九段(代表理事)、李昌鎬九段(理事)、徐能旭九段(監事)等專業棋士。ICBL在新聞發布會上闡明了他們的雄心壯志:一、在網絡上開創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棋戰。二、開發一項導入圍棋理念的電腦游戲,并普及到全世界。
ICBL這樣說明他們開展事業的三個階段:1、舉辦世界網絡圍棋聯賽,占領圍棋網絡在線服務市場。2、將圍棋的特點和世界最優秀的即時戰略游戲——“星際爭霸”的特點相結合,開發新的一種游戲模式。3、最終推出嶄新的游戲:Bardock,將之推廣到全世界,并發展為著名品牌。

聯賽全勝者獎金100億韓幣
作為第一階段的“世界網絡圍棋聯賽”,將盡攬中、日、韓優秀的職業棋士進行循環比賽,比賽進程將在網上獨家現場直播,其第一名獎金為10億韓幣(約800萬人民幣),如果以全勝戰績取得第一,那么優勝獎金將高達100億韓幣(8000萬人民幣)。
進入第二階段,ICBL將與世界著名游戲開發商——世嘉和暴風雪公司共同開發集戰略、戰斗和心理于一身的新型在線即時戰略游戲。ICBL將于今年10月推出世界網絡圍棋聯賽,Bardock的開發則在2002年上半期完成。
45名職業棋士“夢之隊”在線指導對局
另一方面,piay 361(www.piay361.com)網站的主要業務是以45名職業棋士組成的“夢之隊”在線指導對局服務。此舉意在打破職業與業余之間無法交流的壁壘,并通過職業棋士高度負責地指導對局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并向海外擴展服務范圍,最終演變為世界性的大型圍棋交流、服務網站。在線指導對局一年將消化三萬五千盤以上的對局,并由職業棋士主持各種主題主頁,進行實況技術講座。

韓國棋院世界網上棋院
以上提到的ICBL或piay361是帶有超前性質的網絡圍棋實體。在傳統意義上,一般的圍棋網站提供的是在線對局室、講座、信息、新聞等相關服務。韓國棋院主辦的世界網上棋院就是傳統意義的主題網站。韓國棋院的在線對局室有著強大的融合能力,其管理系統不僅有效地調控著它分站之間的信息交流,而且廣泛面向因特網,提供超級規模的在線對局功能。韓國棋院的網上直播通過幾次試播已經積累了可貴的經驗和技術備忘,棋院將以此為基礎,準備每年向因特網直播百局以上的對局。
有了韓國棋院的強大后盾,世界網上棋院的服務提供著目前世界獨一無二的質和量。目前“在線技術講座”已經具備兩端互動的交互功能,而且已經建立了包羅韓國棋院所屬的所有新聞棋戰的棋譜,并廣泛收集海外其他團體棋譜的龐大數據庫,準備提供在線查找服務。此外世界網上棋院準備設立圍棋相關物品的網上購物,并舉辦豐富多彩的職業棋士在線指導、在線棋戰等活動,目前還在推敲和論證建立圍棋網絡廣播的可能性。
韓國業界人士的分析與展望
進入2000年,韓國的圍棋網站雨后春筍般涌現,成為韓國圍棋界的新氣象和時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由韓國棋院出資的“世界網上棋院”,以曹薰鉉九段、徐能旭九段為代表、監事;圍棋TV出資的ICBL;引退的金熙中九段為代表的piay361;以及韓國棋院簽約的、曾經以Oro圍棋軟件聞名于電腦界的Oro網站等等。
現在,一個業余強手不制定綿密的參賽計劃,不可能全部參加一年多達幾十個的網上圍棋大賽。大賽的優勝者可以參加包括南、北朝鮮交流戰在內的韓、日、中等國際大賽。目前業余大賽的獎金額也頗高,通常都在500萬韓幣左右,一些業余強豪的獎金收入已經可以擠進專業棋士年收入排位前十的行列。職業棋士的收入同樣得到大幅改觀,很多沒有經營、商業等經驗的三十歲以下的棋士們被要求合作的出資者包圍著,他們為了一份合同的簽約到處進行咨詢。而年輕的業余5段級的業余棋手早就被形形色色的各類圍棋網站所追逐著,是爭相挖走的對象。而明智大學圍棋學專業的學生根本不用擔心職業出路,目前為止連明年的畢業生都包走了 。
網絡圍棋的出現是時代的必然
二十世紀90年代后半期的因特網的急劇膨脹給各行各業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在文化和娛樂領域,圍棋幾乎是最完美地融入數字化世界的典型。與此相比,體育和文藝節目不僅要求活動影象而且還要細節表現,圍棋沒有這類超過目前網絡能力的要求。網絡的在線對局雖然免不了一定的隔膜感,但比之虛擬高爾夫、虛擬棒球等在線比賽,圍棋幾乎就不存在異質感。而且網絡的在線特點是個人化和小集團化,這非常符合圍棋的特性。可以說網絡圍棋的出現是時代的必然。

網絡圍棋的前景?
據最近的(4月22日)統計報告,一星期至少上一次因特網的韓國人達1393萬。除去7歲以下兒童,韓國現人口中平均3人中有一人接觸因特網。自去年十月第一次展開調查以來,短短五個月內上網人口暴漲450萬人,每周平均使用時間也從4~5個小時增加到6~7個小時。目前上網人口每月增加90萬人,以這個速度年內將超過2000萬大關。按增長率算,韓國是當然的世界第一,絕對人口數也是世界前列。
考察因特網上上網人口的年齡分布,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約占35%,達508萬名;19歲以下達478萬名;整體來看39歲以下占絕大多數為89.4%。問題是這樣的年齡分布是不是正好和網上圍棋人口形成反比例。我們知道,除了那些種種原因學棋的孩子,真正自愿出現在棋院、講棋場所的棋迷基本都是40歲以上,上了年紀的人占90%。其實冷靜地觀察,網絡圍棋的土壤并不肥沃。當然,網絡圍棋的推出必然會帶動本身市場的發展。可是,這個發展的增長率到底會有多大,目前還不能過份奢望。當然,圍棋的影響超越中、日、韓三國的范圍迅速波及到全世界,廣延、廣幅地帶動網絡圍棋的前景還是十分誘人地擺在那里。
需要改變目前的圍棋文化
經營網絡圍棋是一項風險事業,它所潛在的投機性是不用隱晦的。目前網絡圍棋的景氣最可怕的攔路虎就是泡沫現象的發生。為此,必須認真考察針對圍棋人口的市場調查。
大部分圍棋網站都將1000萬圍棋人口當作金科玉律掛在嘴上,可是,這1000萬的統計只是泛泛地由韓國政府發布過,但沒有哪個業體認真核查過其實質。到底韓國人中有幾人下圍棋,他們一個月下幾局棋;圍棋人口的年齡分布究竟如何,對此理應有明晰的調查和認識。幾乎所有的圍棋網站都以職業棋士或業余強豪的指導對局、比賽的有償轉播當做收入的主要來源,可是沒有一個網站可以明確回答究竟有多少棋迷,肯花多少錢,去看李昌鎬對馬曉春的因特網對局轉播?
網球曾經在韓國相當有人氣,可是現在即使賽場免費開放,也沒有人來觀看戴維斯杯的預賽了。肯花錢請職業棋士下指導棋的棋迷起碼要5級以上棋力,目前究竟有多少?而通過因特網跟職業棋士下多面打(至少三人以上),棋迷每小時肯花多少錢呢?這些都是需要認真調查、不能馬虎揣測的。在沒有這些調查結果的條件下,各種圍棋網站大量涌現,無論如何不能抹去泡沫的陰影。
可是,又可以樂觀地說,21世紀圍棋的網絡化畢竟是不可阻擋的潮流,需要的是及時調整現行圍棋文化的涵蓋,積極迎合時代的趨趁。正如電視的出現改變了世界體育文化的面貌,網絡化的出現也必然改變圍棋的一些東西;正如ICBL謀求圍棋和成功在線游戲“星際爭霸”的某種結合,圍棋即使將來陷入匪夷所思變異序列(通過網絡的發展一步一步發生),我們也大可不必過份驚異。
當然,近幾十年內,目前活著的棋迷攫住不放的肯定是古典的、閃耀著樸素智慧之美的現代圍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