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 牧
曾有人言,如今的申城無處不裝修,鄙人剛剛親歷一番,說起裝修二字,其中的夢想與瑣碎;創意與妥協,就像按下倒放鍵,歷歷在目。總體感受是,裝修不●是一場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戰爭。
第一關:北歐風情VS明式家俱
我喜歡北歐家俱的明媚、軒敞,更喜歡明式家俱的典雅古韻,于是很產生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客廳的風格以北歐風情家俱做骨架,以明式的木雕、小品作點睛的修飾。兩個時代、兩個國度的家居風格能否和諧統一呢?設計師犯了難,我和先生索性自己動手。我按照一本《明式家俱》圖譜“創造”出一款“翹頭案”,請學理工的先生按照比例縮小畫成圖樣,制成后放在客廳短墻處。由于我們的明式家俱是淡木色,尺寸也和北歐家俱相宜,因此,兩種在優美、簡致上異曲同工的藝術化家俱顯得脈脈相承,非常自然。
第二關:理想化設計VS初做階段施工
我對新居的總體設想是:每個房間各具特色,簡潔、大方、有回味的總體風格貫穿始終。
在施工前我們專門花錢請設計師根據我們的設想畫出一套專業圖紙。在此基礎上我們自己再邊實踐邊做修正。后來每件家俱都是自己再重新設想并畫一套包括主觀圖、側視圖、效果圖在內的圖紙的,才使得木匠操作起來與我們的設想盡量符合。因為材料都是自己跑市場買的,設計才能大致不走形。
也有難以溝通的時候,比如玄關處那個圓弧形的吊頂,木匠用墨線始終畫不出我們需要的效果,我和先生只能自己動手,先在紙上畫小樣、放大樣,然后依樣畫葫蘆地將紙樣復在三合板上……
我的書房設計為中式風格,深色書櫥環墻而立,以木線飾櫥沿、櫥門,銅把手不經意流溢古意。書桌、圈椅、琴桌、琴凳的式樣均出自《明式家俱》,我們尺寸上稍加改動,以合適現代起居,請紅木廠定制。另外,在原先的鋁合金窗上再做了一扇中國式的拐子紋木窗,配木色竹簾,一氣呵成。書房窗下臨河,自感很有點江南人家的味道。
第三關:完美主義VS實惠路線
追求完美是我的理想,講求實惠是不得不顧及的現實,兩者沖突,難的是要有一點堅持。
比如說廚房吧,親朋說請木匠打柜架,再去配面板,很實惠。去廚具公司定制,簡直屬于自愿斬“沖頭”一類的憨大。我們想想蠻有道理,畢竟費用相差那么大,一個一二萬,一個則五六千,我等上班族,能省則省。但,想想看過的那種設計合理、漂亮實用的廚房展示,想想彼時彼刻的心動,再想想人工與機器制作的差別,斗爭哪,心里斗爭!結果認為:我們取了一家上海廚具公司制作的產品,是進口貨價格的一半,竣工后,先前給我們建議的親朋很羨慕,說我們這還是值得的。
再說北歐風情家俱,喜歡它的造型,但不太喜歡它的價格——太貴。在某家具總匯看到許多仿照“北歐風情”的,粗看差不多,細觀仍有異,手感、觀感、材質、造型總差“一口氣”,也有一家仿得較接近的,價格起碼便宜一半以上,但再去“北歐風情”,瞧瞧感到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好在“北歐風情”那陣正有3折可打,隨后,又有樣品打折,這樣,大小兩沙發就比原價低三分之一了。
第四關:尋尋覓覓不言倦
浪漫主義在裝修中體現的是一種氣韻,具體而微●處當需現實主義,要有點踏破鐵鞋的精神。
大件還好辦,小件零零碎碎的,品種多、數量少,還得講究搭配,最花費心力。我書房書櫥上的把手就是多次去市區幾處建材市場覓不得,因為需要銅制的,可看到的都是合金或鍍鋅的,且式樣花哨,不夠古典。于是,專程去郊區縣城購買,還真覓著了,純銅制,一種似餃子,一種單環形,是老式的樣子,原本想去舊貨市場兜全然老式的銅把手的,可新油漆與銅綠斑斑搭配亦似不妥,郊區之行讓我如愿了。
再說那幾塊雕花窗欞,走過虹許路上的明清古典家具店,從店堂看到店后倉庫,倒是有看中的,但價格有點“宰”。
一個周末,去了南市藏寶樓,發現一家寧波人開的店鋪有還不錯的雕花窗欞,花草、人物一樣生動精美。價格比原先低四分之三。我很爽氣地買了,還與寧波人熟識了,以后又買過舊物。記得有一年去皖南,曾想買那里的雕花窗板,可老公猶豫,于是一直存憾。此番裝修,也算補償。書房里的灑金雕刻床板則來自古鎮●直。通過雕花木板充分抒發了我對民間美術的喜愛之情。
有的東西還自己動手做,如書房里的那盞燈。朋友說別致,問哪里買的,我們說只此一家別無分店。燈由三盞四、五十年代人家灶頭間常用的荷葉邊白熾燈組成,這燈罩是先前悉心收集來的,擦凈積年油垢,還其潔白瑩潤面目。然后作一本質底座,刷與書櫥同色油漆,三根線也源于小五金店里的老式麻花電線,就這么做成了。夜幕之下,像三朵蓮花凌空盛開。
裝修的故事且喜且煩且亂,我想每家人家都一樣吧。現在,每當我路過建材商店看到其中忙碌、進出的人們,總會有一種“天涯共明月”的知己感、同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