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雷 羅勁松
一聲嬰兒啼哭,宣告了一個奇跡的發生,昏迷了100天的植物人在不知不覺中做了母親。
2000年4月12日晚10時37分,隨著一陣響亮的嬰兒啼哭聲在廣東公安邊防總隊深圳醫院病房中響起,守候在植物人李謝麗床前8個小時的醫護人員終于有了稍稍的松弛。她們抹了抹臉上的汗珠,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科主任丁紅飛手抱著嬰兒,無比深情地說:“這孩子創造了一個了不起的奇跡!”這個來之不易的男嬰是那樣的逗人喜愛:一生下來就滴溜溜地睜開了兩只大眼睛,不時地轉動著小腦袋,好像在對醫生們說:“謝謝你們救了我!”醫生們給孩子做了心跳、呼吸、四肢肌張力、反射、皮膚顏色等五個方面的綜合評分,打出了滿分10分!
然而,四肢強直性屈曲,昏迷了100天,有心跳、有呼吸但無意識的植物人母親李謝麗卻無法享受到誕生兒子的喜悅,更不會知道,她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救治下,與他們共同創造了一個生命、生育的奇跡……
為了挽救母子的生命,醫護人員連續進行了長達一天的搶救。
1月9日晚11時50分,隨著救護車的一陣陣警笛聲在武警醫院門口響起,急診科醫護人員以最快的速度從救護車上抬下一名患者。當時,患者口角有鮮血,脖子和下巴上有幾道深深的勒痕,面色蒼白,眼球突出,呼吸微弱,血壓測不到,處于深度昏迷狀態,并出現腦水腫,肺部感染,心功能衰竭,心律失常等嚴重癥狀,令醫護人員吃驚的是患者腹中還懷有嬰兒。情況非常緊急,急診醫生李廣如一邊采取喉管切開術,吸痰、輸氧等急救措施,一邊緊急向院領導報告情況。
“病情就是命令!”醫院領導得知情況后立即通知有關人員前往協助搶救,聞訊的專家們迅速趕過來……經過大家協作搶救,時間整整延續了近24個小時,盡管保住了患者生命,但終因患者長時間窒息,大腦嚴重缺氧,大腦皮層軟化、壞死,成了有心跳有呼吸,大腦無意識的“植物人”。更令人擔心的是腹中的胎兒。經臨床結合B超觀察,醫生們發現她腹中孕育的胎兒還活著。醫院領導非常重視,特別安排醫院內科和婦產科的專家們為李謝麗母子組成了專門的治療小組。并于次日18點30分轉入ICU病房進行24小時重點監護治療。專家們最初考慮為植物人母親引產,因為從純醫療的角度來看,救治母體是第一位的,而母親病情危重,救治還有相當難度,胎兒在母親腹中能否良好發育也是一個大問題。母子的安危牽動著醫護人員的心,院領導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上級部門經過緊急磋商,決定讓醫院千方百計保住胎兒,讓母親把孩子生下來。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緊張而又漫長,要確保植物人自然分娩,畢竟在世界上也不多見。
“保住胎兒”,是醫護人員面臨的一項巨大的技術難題。“植物人狀態下的妊娠、分娩”,在國內的醫學教科書和有關醫學雜志上都未有刊載。作為一個無意識的母親,李謝麗不能給予醫護人員哪怕是一點點的配合。對胎兒的感受,她不能像正常孕婦那樣親口說出來,對正常孕婦的一些基本檢測,在她身上都無法順利展開。更為困難的是,母體嚴重窒息,大腦缺氧,救治過程中需要不斷用藥,胎兒發育也許會受到嚴重影響。怎么辦?醫護人員沒有在困難面前退縮。他們兵分兩路,一方面由內科的蘇敏軍主任、丁紅飛主任和婦產科的金志魁教授等專家組織多次會診,針對病情的變化,制訂適宜的診療方案;一方面在科室工作量大、人員緊的情況下為李謝麗提供了最好的護理。隨著李謝麗一天天接近臨產,醫護人員的神經也一天天繃緊。從李謝麗的身體狀況出發,專家們排除了危險性高、容易引起并發癥的剖宮產,決定創造條件,讓母體自然分娩。而失去知覺的母親四肢強直性屈曲,分娩時將處于強迫體位,病人因病情只能呆在內科的特殊病房,不能移至產房等問題,也使自然分娩面臨著相當的難度。
4月12日下午2時,懷孕9個多月的母親在沒有出現規律性宮縮的情況下,羊水先破了。此時必須趕快施行靜脈滴注催產素催產,由于病人沒有意識,無法表達疼痛感覺,醫護人員只能一直用手摸著產婦的肚皮,一邊調整藥物劑量和滴注速度,靠臨床嚴密觀察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來判斷宮縮強弱。晚上10時,分娩到了最后時刻,醫生們果斷采用胎頭吸引術幫助產婦分娩。一般情況下,用這種方式輔助時,要做會陰側切,但對于一個植物人來說,任何傷口都充滿了危險。醫生們當機立斷,決定大膽嘗試在不進行會陰側切的情況下接生。整個產程,一直由醫護人員們幫助掰開產婦僵硬的大腿助產,一直靠點滴縮宮素來幫助宮縮。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緊張而又漫長。李謝麗和平常一樣不時從喉嚨里發出無意識的“哦哦”聲,而她身邊的醫護人員卻好像經歷了一場生與死的較量,在4月微涼的夜晚,也被汗水浸透了衣裳。畢竟耍確保植物人成功分娩屬破天荒第一次!經過8個小時的奮戰,一個健康的男嬰終于成功地誕生了!孩子的母親也頑強地挺了過來。醫生們一邊擦著額頭上的汗水,一邊露出了寬慰的笑容。而幾個年輕的護士,眼里竟閃爍著點點的淚光,畢竟對這些護理人員來講,這一刻凝聚了她們2400多個小時的心血和精力。
護理流程:6時,晨間護理。8時,徹底清洗。9時30分……每小時翻一次身,每2小時吸一次痰,每3小時進行一次鼻飼。
李謝麗從人院到分娩,時間長達3個多月,為了給她分娩創造盡可能好的身體條件,神經內科的護士們擔負了極為繁重的護理工作。細心為李謝麗制訂了周密的護理流程。
護士們為李謝麗每1小時翻一次身,每2小時吸一次痰,每3小時進行一次鼻飼。在2400多個小時里,從護士長路敏到護士劉麗、蔡小文、周櫻波、余秀齊,還有懷有身孕的劉沐琴、許微、耿法都把對李謝麗的一級護理當做特級護理來做,雖然對這個植物人的護理量相當于全產室的護理量,但她們從來沒有人說苦叫累,而是付出了超負荷的工作,小病不下“火線”,累得暈倒了,休息一會兒又開始工作。鼻飼每天8次,把一根胃管從鼻孔插入胃里,再把用勻漿機弄成糊狀的食物送進去。不定時吸痰,病情嚴重時每隔10~15分鐘就要進行1次;防褥翻身,每小時1次,3個多月過來了,病人從未生過一次褥瘡;外陰清洗,每天2次。其余的生活護理,包括剪發、剪指甲、全身擦洗、大小便處理等等,護理人員都做到了無微不至。凡是來看望植物人李謝麗的人們都會情不自禁說:“你們能對她護理得這么好,這也是一個奇跡。”在保證母體的同時,醫護人員亦加強胎兒營養和發育的保障,醫院的營養師為了這對母子制訂了專門的食譜,加強對熱量和蛋白質的供應,營養物質源源不斷地通過母體輸送給頑強生存著的小寶寶,保證優質飲食。同時,醫生在對母體救治用藥時,還充分考慮胎兒的健康,盡力避免使用影響胎兒神經、骨骼發育的藥物。
李謝麗沒有親人照顧,醫護人員卻給了她勝似親人的關愛和料理。丁紅飛、蘇敏軍兩位主任從家里給病人帶來了葡萄糖、米糊、水果糖;護士長路敏自己掏錢為病人購買了消毒液和花露水;護士們自發為病人買來新毛巾、尿墊布。醫護人員還輪流對李謝麗進行親切的呼喚,輕言細語地和她說話。雖然無意識的李謝麗不能感受醫護人員這真摯的關愛,但醫護人員的這份真誠和愛心卻好像一陣陣春風,吹散了病房里的苦苦藥味,把溫馨帶給了李謝麗,把溫暖帶到了其他病人心上。
真誠奉獻,喚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目前,廣東公安邊防總隊醫院對李謝麗的治療盡管已付出了巨大的財力、物力、人力,但他們仍然毫不松懈,并針對病人的特點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療措施,醫護人員每2個小時對李謝麗進行一次呼喚,給她放音樂、講故事,將小孩的哭聲錄下來不停地在她身邊播放。與此同時,武警醫院積極會同深圳市民政局聯合為母子申請基金,醫務處還向全國有名的專家發出了為李謝麗會診的邀請函。醫院給孩子暫取名為“警生”,并給小“警生”指定了專門的兒科醫生,建立了健康檔案,定期為小“警生”檢查身體,在警官叔叔、阿姨的細心呵護下,小“警生”十分健康可愛。
醫護人員真誠的付出,猶如春風吹動了人們的心靈,喚起了全社會熱切的回應。人們紛紛來到醫院,給李謝麗送來鮮花、捐來錢物;深圳一集團公司負責人多次看望李謝麗,并無償為她提供了治療藥物,還特意為李謝麗請了一個特護工人;醫院每天都接到十幾個電話要求探望昏迷中的李謝麗,還有不少群眾紛紛致電福利院要求認領這個孩子……
目前,李謝麗在醫護人員的精心護理下,情況良好;記者每次去探望她時,似乎每一次都有一種新的感覺,特別是從她的眼神中似乎看到了一種希望!盡管從醫學的角度講,她蘇醒的機會微乎其微,但醫護人員仍沒有放棄促使其蘇醒的努力。白衣天使們將繼續以愛心來期待新的奇跡的出現!
(編輯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