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倫
按照國家的要求,今年醫改將覆蓋城鎮職工5000萬人。從2001年1月1日起,將實行藥品分類管理的制度,即分為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第一批非處方藥目錄已經公布。
這些將給我們看病、買藥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第一個不一樣:看病方式不一樣
首先,每個人都有一張記錄您個人賬戶的IC卡,此卡主要用于門診看病。新的醫療制度將實行個人賬戶用于門診,社會統籌用于住院的方式。IC卡中費用主要來自于單位的部分籌資和個人每月的繳費,其費用如同銀行存折一樣完全屬手您自己。而一旦需要住院,則在自負一定的費用后進人社會統籌。此改革將體現“小病靠自己、大病靠社會”的功能,并增強個人費用意識,減少浪費,簡化管理。
其次,每個人都有3~5個不同等級的定點醫院可供選擇。這樣可加強醫院之間在技術、服務等方面的競爭。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等級的醫院實行不同的價格標準及報銷比例,這樣,病人在選擇醫院時有了更大的自主權。
第二個不一樣:醫療服務不一樣
在公費醫療和勞保醫療體制下,效益好的單位基本是全費報銷,而效益差的單位則很難得到保障,在醫療保障方面缺少公平性。按照醫改的有關規定,個人必須繳納一定的費用(一般為工資的2%)。門診消費超過個人賬戶余額后將主要自負當年的門診費用。在住院消費中,個人須自負一定的費用(起付線),其余的住院費用則和統籌資金有一共付比例。除此之外,在一年的醫療消費中還有封頂線,約為工資總額的4倍。
醫療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即是制定了基本醫療保險的藥品目錄、診療項目和醫療服務標準,目的是為了保證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收支平衡,確保醫療服務范圍和標準,體現公平性,減少浪費。
第三個不一樣:處方藥和非處方藥不一樣
所謂非處方藥,標識為O.T.C(ovor the cougter),是指不需要憑醫師處方即可自行購買和使用的藥品。它們都是在臨床使用多年,經過科學評價并被實踐證明由消費者自我使用比處方藥更安全的藥品。處方藥要憑醫生處方購買,管理嚴格。處方藥和非處方藥是從藥品管理方面做出的界定。非處方藥可以進入醫療機構,醫療機構可以根據患者病情所需使用非處方藥。處方藥可以在社會零售藥店銷售,但必須憑醫生處方才能買到。
對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是我國藥品監督管理方面的重大改革之一。它的出臺,有助于保護藥品消費者的權利和義務,有利于我國藥品管理模式與國際接軌。藥品實行分開管理的重要意義,主要是提高人民群眾的自我醫療意識。隨著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的醫療保險觀念正從“健康由國家負責”向“自我健康、自我負責”轉變。消費者將注重對自我保健的投人。
在醫療改革方案中,有一個處方外配制度。這是指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職工在指定醫療機構就醫后,持處方在定點零售藥店購藥的行為。這是為了保證藥品使用的安全和有效,控制藥量和價格,杜絕“人情方”、“大方”和以物代藥等不規范行為。藥方必須有醫師和藥師的簽字。憑此方可買處方藥,也可買非處方藥。藥方必須保存。
第四個不一樣:非處方藥目錄和基本醫療保險藥物目錄不一樣
非處方藥物目錄是為保障消費者用藥安全有效和使用方便,依品種、規格、適應證、劑量不同而遴選出來的。目前,國家藥監局已經公布了第一批非處方藥目錄,共325個品種,都是藥典和部(局)頒標準收載的品種。按劑型統計近800個制劑品種。第二批非處方藥還在遴選中,這些藥無須醫生的處方就可以到零售藥店購買到,看清藥店的標識就可以了。
基本醫療保險目錄是由社會保險部門制定的,能保證職工臨床治療所需,并且納入了基本醫療保險的給付范圍。它是基本醫療保險用藥范圍管理的一種方式。基本醫療保險目錄由甲類名錄和乙類名錄兩部分組成。甲類名錄的藥物是指全國基本統一的、能保證臨床治療基本需要的藥物。這類藥物的費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給付范圍,并按基本醫療保險的給付標準支付費用。乙類名錄的藥物是指基本醫療保險基金部分能力支付費用的藥物,這類藥物先由職工支付一定比例的費用后。再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給付范圍,并按基本醫療保險給付標準支付費用。
因此,參加醫療保險的職工只有買基本醫療保險藥物目錄上的藥才能得到保險基金,沒有參加醫療保險的人則沒有這個限制。基本醫療保險藥物目錄既可以是處方藥,也可以是非處方藥。
第五個不一樣:零售藥店和定點藥店不一樣
零售藥店是針對藥品分開管理而言的,定點藥店是針對基本醫療保險而言的。也就是說,凡是患者都可以到零售藥店去買藥,而參加醫療保險的患者必須到定點藥店買藥才能得到基本醫療保險的補償。定點藥店是社會保險部門認定的。零售藥店是指具有《藥品經營企業許可證》的企業。
多年來,人們享受著公費、勞保醫療制度的優越性,大病、小病都去醫院看病、拿藥,不管處方藥還是非處方藥,憑醫生處方都可以回單位報銷,形成85%以上的藥品是通過醫生處方在醫院購買的局面。隨著藥品分類管理的實施,特別是新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建立,消費者持處方外購的比例會越來越大。“大病進醫院,小病進藥店”的現象將會越來越普遍。
定點零售藥店是指通過勞動保障部門審定并與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簽訂合同,為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提供處方外配服務,并承擔相應服務的零售藥店。當然,定點零售藥店必須滿足零售藥店的各種條件,而且是社會保險部門指定的國營藥店。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職工手里必須有一份基本醫療保險藥物目錄,還必須有一份基本醫療保險的定點零售藥店名單。
第六個不一樣:買藥方式不一樣
在公費醫療的傳統體制下,醫藥不分造成了醫療費用的居高不下。患者報怨看病難和吃藥難的主要原因是醫院高價賣藥,醫生的一支筆限制了患者選擇的自由。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分開管理后,患者可到零售藥店選擇自己滿意的明碼標價的藥品。當然,這種自我藥療還是應該建立在醫生建議的基礎上。但是醫生只有建議的權利,卻沒有強迫你買什么藥的權利。因此,零售藥店營業員素質的提高,成了藥店面臨的最大挑戰。另外,從生產企業來講,藥品的品牌意識、標簽和說明書的用詞準確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醫改之后,醫院的醫師只有處方權,藥店的藥師只有配藥權,兩者作為相對獨立的服務機構,為患者提供基本醫療保證。這對患者、對社會保險機構、對提供保險的企事業單位都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