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永杰
身懷六甲的阿慧即將“轉正”當媽媽了,她情緒很好,能吃能睡,體重也像吹氣球似的增加了許多。對此,產前檢查時,醫生提醒她說,要注意防止因生育而導致的肥胖。
婦女在妊娠期間和分娩之后,科學安排飲食營養,對于胎兒的發育、嬰兒的哺乳和自身健康是完全必要的。但近些年來,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人片面地過度強調孕期和產后的營養,導致婦女肥胖者越來越多。從生理上來說,婦女懷孕后,由于丘腦下部功能的改變,機體的新陳代謝水平增強,脂肪代謝亦失去平衡。容易發生脂肪沉著,使孕婦體重明顯增加。分娩后由于機體內分泌和代謝方面的一系列改變,產褥期營養攝入量的增加而活動量減少等原因,常會發生肥胖。有不少婦女就是在產后加入了肥胖者的行列。她們顯得膀粗腰圓、大腹便便,與懷孕前判若兩人。這就是生育性肥胖。
如何防止生育性肥胖,保持勻稱健美的體形,是很多育齡婦女所關心的問題。
科學安排體育鍛煉。妊娠婦女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可以增強腹肌的力量,防止腹部脂肪堆積,減少產前的浮腫和便秘現象,并可使子宮收縮有力,產程縮短,還能防止難產和產道破損,促進分娩順利進行。孕婦鍛煉項目宜選擇室外散步,適當接受日光照射;或在室內經常做些體育活動;亦可在醫生指導下做一些保健操。而在分娩之后重視必要的運動和鍛煉,可以調節改善產后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功能,消耗體內過多的脂肪和糖類,有效地防止肥胖。一般在分娩第二天可以做提肛動作練習,每日3~4次,每次3-5分鐘;以后根據體力狀況可逐漸增加腹式呼吸、直腿抬高、抬臀等運動。10~15天后可以做胸膝臥位、仰臥起坐等動作,以增加腹壁、骨盒等處肌肉的緊張度和收縮力。
講究合理的膳食營養。孕產婦營養重在“合理”。乃是防止生育性肥胖的重要環節。很多人認為: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大量增加營養可以保證胎兒的發育和母體健康。然而,營養過剩則會“物極必反”,多余的熱量可通過代謝轉化為脂肪,堆積于皮下組織,造成日后的生育性肥胖。一般而言,對于不少孕婦在妊娠3個月內發生“孕吐”所致的厭食、偏食現象,原則上是想吃就吃,不想吃時就不必強求。亦不可片面強調營養價值,喜歡吃什么就吃什么,只要無損于母子健康,就盡可能給予滿足。而在妊娠3個月后,妊娠反應消退,就應按照營養要求合理安排膳食。專家們指出,孕期及產褥期婦女每日需攝入場券126000—147000千焦耳熱量,宜每天食用主食400~600克,蛋類50—100克,肉類100—150克,豆制品100克,牛奶250克,蔬菜400克左右,這樣就可以滿足自身及胎兒營養和正常泌乳所需的營養素。產婦應少吃高脂肪和高糖類食物。
產后盡早下床活動。正常分娩的產婦,若無特殊的病理情況,產后應盡早下床活動。一般產后6—8小時即可坐起,次日就可下床活動。產婦主觀上應避免“全方位養尊處優”而“因福得禍”,安逸少動亦是肥胖的原因。早下床鍛煉及從事適當的家務勞動能增強和改善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功能,調節機體代謝過程,消耗體內過多的糖和脂肪并使之轉化為熱量,消除和防止肥胖。
母乳喂養亦有助于防止生育性肥胖。產婦盡早哺乳可加速乳汁分泌,使乳母體內過多的營養物質通過乳汁排出體外,這就使相當一部分能量得以轉化消耗,有效地防止脂肪在體內堆積。因此,乳母有良好的食欲、較大的飲食量,也并不會因熱量過剩而發胖。母乳是孩子最好的食品,母乳喂養不僅有利于嬰兒的健康,而且可幫助產婦子宮及各器官系統的功能恢復,還能防止生育性肥胖,可謂是一舉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