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群
小B早已確定要在1個月后結婚,新房裝飾得富麗堂皇,他正等著這一天的到來。然而,天有不測風云,一件不幸的事情突然發生了。近日小B感到全身不適,自以為是操勞婚事所致,并未介意。這天起床,突然發現眼睛看不見右邊的東西,呈現在眼前的完全是左邊的景象,要看右邊景象則需轉動大半個身子。小B立即出了一身冷汗,照著鏡子一看,發現雙側瞳孔都不自主地偏向左側,怎樣用力拉也拉不過來。他臉色大變,連忙呼喚爹媽,哭喪著臉說:“我簡直成了一個怪物,怎么結婚呀!”在家人再三勸說下,他帶著墨鏡去醫院就診。眼科醫生說可能是眼肌麻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還很難說,需要觀察觀察。過些日子如果不好,得考慮手術治療。家人一聽嚇了一跳,眼下就要結婚,怎么能做手術?一連數日,小B都避免和未婚妻見面。女方打來電話,家人說他臨時有事外出,并提出要把婚期后延。女方覺得事情有些蹺蹊,堅持要到男方家里來看看,但被男方家人婉言謝絕。眼看著事情就要弄僵了。
小B媽媽和王醫生是中學同學,兩人經常來往。這天她們正在通電話。小B媽媽聲音低沉地說:“真是煩人,家里孩子突然患了眼病。眼看就要結婚,這可怎么辦?”小B媽媽一五一十地把小B的病情說了一遍,并說因為王醫生是內科醫生,所以未來打擾她。王醫生得知小B的不幸后非常同情,并好言慰問。然后若有所思地問到:“您家有貓嗎?”這突如其來的問題使小B媽媽一愣,她順口回答說:“可不,前1個月小B從女朋友家抱回來個貓,養在自己居室。那貓認生,把小B給抓傷了,一個多星期傷才好。”王醫生立即讓小B媽媽摸摸小B腋下有沒有腫大的淋巴結。果然,小B被貓抓傷的那一側淋巴結腫大很明顯。王醫生得知此情況后胸有成竹地說:“通知女方按期結婚,出了問題我負責。”這一大膽的意見使小B媽媽疑惑不解,又驚又喜。
第二天王醫生親自來到小B家,并帶來從醫院開的藥——環丙沙星。進屋后未容分說,先讓小B服一次藥。然后坐下來詳細談了小B的病。她說,目前飼養寵物成風。貓狗進入千家萬戶。這些小東西雖然能帶來幾分樂趣,但也能傳播多種疾病。由貓傳染紺人的一種疾病叫貓抓熱。貓感染這種病后唾液里分泌出大量病原體,在舔腳的時候又把病原體舔在腳上。當人被抓傷后就有可能被感染。一旦感染,經數日或十數日潛伏期后就可以發病。大部分人僅有輕微不適等癥狀,數周后可不治自愈。但其中約有2%的感染者可出現一些稀奇古怪的并發癥。小B的眼病就叫帕里諾綜合征,特點是眼肌麻痹。比較奇特的是,雙側眼肌麻痹呈非對稱性,一側為眼外直肌麻痹,另一側為眼內直肌麻痹,從而使眼球向同一方向不自主移動,造成斜眼現象。如果并發腦病、肺炎后果更為嚴重。所幸環丙沙星治療此病有特效,服藥1周即可痊愈。
從王醫生來作客這天起,小B堅持服藥1周,雙眼又奇跡般地恢復了正常。驚喜之余,小B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去見他的未婚妻。一陣詳細的耳語解釋了幾天來發生的一切。此時,他的心上人反倒后悔當初不該將貓送給他。
婚禮終于按期舉行。一對新人走到王醫生面前,敬上一杯喜酒,同聲說道:“謝謝您!”天勇。男,11歲。周日約同學出去玩。下午回家后父母見他沒吃晚飯便回房睡覺去了,認為他可能是玩得累了,也未在意。第二天早上,快到上學時間了,天勇還未起床。母親去叫他,發現他目光呆滯、反應遲鈍,問話也不回答。因其父系家族有精神疾患遺傳傾向,所以天勇父母非常緊張。忙帶他去精神病院就診。醫生排除了患精神病的可能。后來,又行頭部x線平片和顱腦CT掃描檢查,也未發現異常。來我院就診-時:醫生發現其右枕部有核桃大小的腫塊,就讓天勇父親到學校找一同去玩的同學,了解天勇是否有過頭外傷。同學說天勇昨日下午踢足球時因撲救一個球,頭撞到了球門立柱上,當時就不醒人事了。約4 5分鐘后清醒過來,卻變得一言不發、反應遲鈍。同學們遂將其送回家,因害怕其家長責備沒敢進天勇家門。病因找到了,根據天勇的病史,醫生確診其為腦震蕩。隨即對癥處理,給予靜脈補充液體和能量的治療。5天后,天勇病愈,恢復如初。
有些醫學知識的人會說,腦震蕩可不是這種表現啊!這個診斷對嗎?對的。這正是小兒腦震蕩與成人腦震蕩的不同之處。一般腦震蕩的概念是在頭外傷時即刻發生短暫的意識喪失(不超過30分鐘),以后出現不同程度的外傷性遺忘癥。這種遺忘癥為逆行性遺忘,即對受傷當時的事不能回憶,而對此以前和以后的事卻有記憶。而小兒腦震蕩卻與成人不同,主要區別在于:①短暫意識障礙不明顯。②傷后可出現遲發性神經功能惡化,即小兒腦震蕩綜合征。③雖然大腦沒有明顯的病理變化,卻可發生嚴重的彌漫性的腦腫脹。患者年齡愈小這些表現愈明顯,愈大則愈接近成人癥狀。如嬰幼兒發生腦震蕩后,意識障礙多不明顯,通常立即伴有哭吵,隨后安靜一段時間,幾分鐘或數小時后又開始煩躁、嘔吐,并可出現面色蒼白、肢體濕冷等。嘔吐在傷后數小時常常十分頑固。與此同時,意識狀態開始惡化,病兒可有倦怠、嗜睡或昏睡。檢查時會發現其肌張力減低,前囟松弛。這種遲發性嘔吐和嗜睡就是“小兒腦震蕩綜合征”。
對于這類病兒多無需特殊治療,但應注意觀察呼吸、脈搏、體溫及意識狀態的變化。如病情進行性惡化或嗜睡、嘔吐、癲癇發作、前囟飽滿、心動徐緩,則應及時就醫。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兒腦震蕩綜合征的發生率逐漸降低。學齡期小兒發生腦震蕩時,則可表現為一種行為障礙,正如小天勇的癥狀。患兒傷后發生短暫意識喪失后,隨之進入沒有表情、反應淡漠的狀態。這類患兒有些可以說話、回答問題,有些則可處于完全術僵狀態,甚至喪失對疼痛的防御反射。對于這類患兒,通常亦無需特殊治療。進食不佳時,給予營養支持性治療即可。此病預后良好,多在7—10天可完全恢復。
從小天勇這個病例中,我們還應得到一點啟示:家長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盡可能弄清患兒的致病原因,為醫生提供較完善的診治線索。否則,可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損失。
(編輯士心)菡肝炎門診室,美云懷抱著出生才兩個月的兒子,疑惑不解地問醫生:“咱們冰冰生下第一天就注射了乙肝疫苗,怎么還會得乙型肝炎呢?”
醫生說:“注射乙肝疫苗。原理與接種卡介苗相似。疫苗具有乙肝病毒結構特征,它不會致病,卻可使人體內產生抗體,增強抵抗力。這樣,當乙肝病毒真正侵入時,就可以有效對抗、消滅它。乙肝疫苗效果顯著,不過,也并非100%有效。”
美云問:“那為什么呢?”
醫生說:“乙肝疫苗與其他疫苗一樣,不可能剛一接種就立即產生抗體。速中間有個過程,一般為3—5個月,此時身體‘防御空虛。據研究測定,打了乙肝疫苗第一針后,只有30%的人血液內可檢測到乙肝表面抗體。在此期間,70%的接種者仍可能感染乙肝病毒。1-3個月的嬰兒乙肝感染率特別高,即與此有關。”
美云無可奈何地說:“怪不得乙肝疫苗一共要打三針呢。”
醫生點點頭,說:“是啊,這正是為了加強效果,使體內產生足夠的抗體。不過,極少數人,大約有5%~10%吧,即使打足三針,也只產生很少、甚至未產生乙肝抗體,不一定能抗得住乙肝病毒。”
美云驚問:“那又是為什么?”
醫生告訴她:“體內是否產生乙肝抗體,除與注射次數、時間有關外,還與疫苗質量、貯存條件、注射部位、被接種者身體狀況等有關。乙肝病毒還可通過注射傳播。”
美云想了想,說:“是啊。看來注射乙肝疫苗并不是絕對保險。”
醫生翻了翻病歷,又說:“還有哪。你作為冰冰母親,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在分娩或哺乳時,有可能將病毒傳給孩子,這就是醫學上所說的垂直傳播,是乙肝疫苗預防不到的‘死角。”
美云問:“你們醫生對此就沒有一點辦法了嗎?”
醫生回答說:“辦法還是有的。比如冰冰這類新生兒,如果在注射乙肝疫苗的同時,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就可以阻斷乙肝病毒的侵害,其保護率高達95%。”
美云后悔沒給孩子注射這種藥。醫生勸慰她:“不要著急,孩子新陳代謝旺盛,細胞再生能力強,一般膊染后病程較短,恢復較快。只要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注意休息、加強營養,病情就會很快緩解,很少演變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說著便開了處方,讓美云去取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