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怡然
3月底,四川日報報業集團新聞研究所、《新聞界》雜志,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新聞研究所、《新聞記者》雜志在成都聯合舉行“新聞創新:迎接WTO的挑戰”研討會。各地專家、學者集思廣益,各抒己見,分析我們面臨的嚴峻形勢,商議當前必須采取的對策,闡述創新對新聞事業發展的極端重要性。承蒙四川老大哥的熱情邀請,我們也充當了一回“東道主”,但主要的工作都是由四川日報報業集團的同仁們承擔的,這才有了一次愉快的合作,使這次研討會取得成功。這一期刊登了研討會的綜述,還摘要刊載了研討會上發表的3篇文章,以期引起讀者的關注,共同思索一些至關重要的問題,使我們在邁入WTO的門檻前有所準備,有所創新,有所作為,而不至于在WTO的天地里無所適從,甚至無招架之力。同時,我們也希望諸位繼續就新聞創新的問題發表意見,并賜稿于我們,大家共同探索創新之道。
輿論監督,一直是大家十分重視,卻又覺得大不易的問題。不少地方輿論監督說得不少,卻落實不了,缺乏有效的措施和手段。珠海市在這個問題上獨樹一幟,進行了一些開創性的工作。這期發表的《中國新聞傳媒輿論監督的使命和操作機制研究》課題組對珠海市的一份調查報告,介紹了他們新鮮經驗,讀來不無啟發。值得稱道的是,童兵教授等高校的學者親赴新聞創新第一線調查研究,將理論與實踐更緊密地結合起來,這正是需要大力倡導的好風氣,也是新聞創新的必由之路。
近來網絡新聞傳播領域似乎不景氣,有人說已經是“網絡大退潮”的時候了。網絡新聞業的走向究竟如何?知名網絡傳播學者孫堅華為本刊撰寫了一篇分析性文章,從美國網絡新聞業的近況預測這個新興行業的未來,令人深思,催人探索。新型的行業同樣需要不斷創新。
最后再記下一件發生在最近的事。在成都參加研討會期間,有幸應邀去四川大學與新聞專業的同學座談。會后一位同學找到我,表示不同意我在第三期雜志上的“瑣話”里提到的觀點:“新聞傳播的本質就是一種人際交流與溝通”,并已經寫了文章要與我商榷。幾天后果然收到了他發來的電子郵件。大學生這樣仔細地閱讀我們的雜志,認真地探究學術問題,使我很受感動,也感謝他的關心。學術上的問題完全可以討論,更何況我的觀點不一定全都正確。雖然看問題的層面會不一致,對問題的理解也不盡相同,但我們提倡探索、鼓勵爭鳴。歡迎有更多的同學成為我們的讀者、作者、朋友,你們的成長和進步牽系著新聞創新和新聞事業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