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泰平等
解縉智對曹尚書
覃泰平
明朝大學士解縉,年少時就天資聰慧,才思敏捷,悟性極高,被人們譽為“神童”。但他并非出身書香門第,而是生長于一個貧寒的家庭,靠父親烤燒餅,母親做豆腐來維持生活。
有一天,曹尚書聽說解縉能文善詩,聰慧無比,是當世神童。于是,他派人把解縉找來,想看個究竟。解縉面帶微笑,鎮(zhèn)定自若地走入大廳。曹尚書見是一個乳臭未干的孩子,心想:一個娃娃,有何文才可言,真是鄉(xiāng)下人少見多怪嘛,可笑之極!他決定出個難題,煞煞這小孩的傲氣。恰好,此時堂前押過一個帶著枷板的犯法和尚。曹尚書靈機一動,對解縉說:“你就以這犯法和尚為題,即席賦詩一首吧。”解縉隨即吟道:
知法(指佛法)又犯法,出家更帶枷(“家”的諧音),
一塊無情板,夾個大西瓜。
曹尚書聽罷,暗暗稱奇,果然名不虛傳,但還想進一步考考解縉的文才。望著一臉稚氣的解縉,他笑著說:“我念出上句,你馬上對下句,答非所問,算輸,稍有間歇,也算輸?!庇谑牵S即念道:“小犬無知嫌路窄?!?/p>
解縉胸脯一挺,應(yīng)聲道:“大鵬展翅恨天低?!?/p>
尚書指堂前石獅:“石獅子頭頂焚香爐,幾時得了?”
解縉立刻對上:“泥判官手拿生死簿,何日勾銷?”
尚書又以手指天說:“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能下?”
解縉揮手指地:“地為琵琶路為弦,哪個可彈?”
曹尚書見一時難不倒眼前這小孩,不禁覺得老臉無光。他探知解縉的父母親是烤燒餅和磨豆腐的下等人,便想存心挖苦解縉,他狡黜地笑道:“大官人,你父母做什么生意?”
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如果據(jù)實回答,解縉必遭人恥笑,如果回答不實,則有妄言之嫌。當人們認為解縉必輸無疑之時,解縉卻從容笑道:“父親肩擔日月街前賣,母親在家推磨轉(zhuǎn)乾坤?!?/p>
曹尚書仍不服氣,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打量著解縉身上的粗布綠襖,惡意戲弄道:“出水蛤蟆穿綠襖?!?/p>
解縉兩眼斜視曹尚書的大紅錦袍冷靜答道:“落湯螃蟹著紅袍?!?/p>
曹尚書此時不禁惱羞成怒:“大膽毛孩,膽敢羞辱本官?來人,給我拿下!”解縉臨危不懼,從容答道:“尚書乃一代文宗,犯不著與一個小孩計較,晚生甘拜下風便是?!闭f罷轉(zhuǎn)身離去,曹尚書無奈地看著解縉揚長而去。
掩面討牛
田里
唐代武陽縣有個農(nóng)夫搬到岳父家生活,去時帶了一頭母牛,幾年后,母牛生下十幾頭看犢。后來,這個人想回自己的家,岳父卻不準他把看帶走。他沒有辦法,就到縣衙告狀??h令張允濟為了斷定這宗親戚間的爭牛案,想了個辦法,讓手下人把告狀的人捆綁起來,又把他的頭蒙住,然后去了告狀人的岳父家。說是抓到了偷牛賊,要他們把家里的牛牽出來,查問這些牛的來歷。岳父家見有官兵上門,非常緊張,弄不清發(fā)生了什么事,怕要牽連,連忙說:“這些牛都是我女婿家的,與我們家沒有關(guān)系。”聽到這些話,張允濟才讓手下人掀去蒙在那人頭上的黑布,對其岳父說:“照你自己說的,把牛還給女婿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