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黎明
若在半年前,我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讓小學生養雞賣蛋,能不影響學習嗎?”但是到美國之后我發現,這里學生的書包比我們學生的書包小得多,空得多,學生的自由活動時間也多得多,學習自然要輕松得多。他們不在課堂上對孩子進行大量的知識灌輸,而是注重于把孩子的興趣引向校外那片廣闊的天地,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面對陌生領域去尋找答案,千方百計鼓勵孩子的創造欲望,肯定他們的勞動成果。在這里,“影響學習”的問題自然就問不出口了。
在國內的時候常聽人說,美國是兒童的“天堂”。我來到美國之后,常常留心,想看看天堂里的小天使是怎樣生活的,和中國的“小皇帝”們有什么差別。
去年秋天的一個傍晚,我坐在一位朋友家的客廳里,望著落地窗外夕陽的余輝,聊著天。朋友告訴我,今晚6點鐘,有一個小男孩要來賣雞蛋,是事先約好的,送貨上門。他叫泰勒,今年6歲。我對一個6歲的賣貨郎頗感興趣,想看個究竟。不一會,果然有個小男孩騎著小自行車準時來到了。隨著一聲門鈴響,朋友將門打開,小男孩大大方方地走進來。他長著金黃色的頭發,上身穿件白色T恤衫,下身是紅色短褲,肩上背著沉甸甸的黑色背包。一聲禮貌的問好之后,他卸下背包,放在地上,從包里拿出一個紙盒,打開紙盒,里邊整整齊齊地擺著12個雞蛋。我上前一看,這12個雞蛋有深淺4種顏色:紅的、粉紅的、白的、灰的。泰勒說,這是4種雞下的,然后隨手蓋上了盒子。在盒子上面用塑料薄膜壓著一張他的2寸照片,正頑皮地笑著,照片下面有他家的住址和電話號碼。我的朋友按價付給他2美元(比商店里的稍貴一點),另外又加了0.5美元作為鼓勵。泰勒道謝后,拿出一張票據,請對方簽上字,并寫上下一次預購的日期。
泰勒這一套熟練的舉動,令人感到非常可愛。我問他:“上學了嗎?”他說:“才上一年級。”我又問他:“為什么要賣雞蛋?”他說:“掙錢買玩具。”我說:“你媽不給你買玩具嗎?”他弄個鬼臉說,“不該向媽媽要錢。”我跟朋友相視一笑,這哪像一個6歲的小孩!
目睹了泰勒賣雞蛋的情景,我產生了進一步了解這個孩子的強烈愿望。朋友告訴我,泰勒的父親是個律師,在丹佛。母親生了兩個孩子之后,辭職在家,是一個很好的家庭。
一天下午,在約定的時間里,我來到了泰勒家。泰勒母親,一位非常健美的女人,站在門前熱情地迎接來訪者。她家的前花園長著幾棵高大的松樹和柏樹,地上盛開著黃色和白色的菊花。花園中間是一幢兩層的、紅白兩色的別墅式房屋。我們穿過房子的走廊,來到后花園,周圍有數十棵我叫不出名來的大樹,中間是寬大的草坪。在后花園的一角,有3棵碩果累累的蘋果樹,滿院子散發著蘋果的芳香。另一角有秋千、滑梯和蹺蹺板,是個游樂場。看得出,這是一個經濟相當殷實的美國中等家庭。
在泰勒的引導下,我們走到了他的雞舍旁邊,名字叫“泰勒農場”。這是一個非常漂亮的雞舍,木質框架,金屬網欄,長、寬、高都有兩米多,里里外外一片整潔,一群雞正在覓食。
泰勒媽媽介紹說:“去年,朋友送我們一只母雞,泰勒拿幾個雞蛋孵出了小雞,慢慢地長大了。以后他又弄來一些雞蛋,終于孵出12只母雞,兩只公雞。他每天放學回來,首先跑到雞舍,忙著添水加食,打掃雞舍衛生。今年春天母雞開始下蛋了,到現在,他賣雞蛋已經掙了100多元錢。”做媽媽的流露出很得意的神態。
我拍拍泰勒的雙肩,深表贊許。問他:“你還喜歡做什么?”他回答說:“看書、滑雪、踢足球。”
“你知道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一個中國嗎?”我問道。他點點頭。
“你將來到中國去辦企業吧!”聽我說之后,他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美。
從泰勒家出來,坐在回程的車上自然想起了我國的“小皇帝”,有多少做父母的敢讓孩子們受這樣的苦?即使認為孩子應該參加勞動鍛煉,也怕耽誤他們的學習,影響其考試成績。其實,讓孩子們從小就接受生活的磨練,體會到勞動是則富和知識的源泉,也是生存的基礎,這對一個人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