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殿君
中國古代帝王法權思想強烈,看重跪拜禮儀,視其為皇權至高無上的象征。臣下謹見君王,部屬拜見權臣,跪與不跪非同小可。其間演繹出許多人間悲喜劇,折射出帝王將相的變態心理。
董宣持理不跪
杞人董宣,這位東漢的洛陽令(京田畿地方長官),雖然所治地盤方圓不過100平方公里,卻是王公貴胄的聚居地。人事政事盤根錯節,一牽耳朵,腮幫子都動彈一陣,這京城小官確實不好做。
有一次,湖陽公主的家奴,竟然“白日殺人”揚長而去,后“因匿主家,吏不能得”。捕快持火牌捉拿兇手,一到公主府邸卻不敢入內,怕公主翻臉反誣,惹下殺身之禍。身為洛陽令的董宣,明知湖陽公主與當今皇上(光武帝劉秀)乃同胞姐弟,卻不買賬。攔截車輿,當著公主的面“明告是非”,格殺罪奴,“以正法度”。
公主回宮哭鬧著告御狀,劉秀勃然大怒,傳來董宣,“欲笙(用馬鞭,或用竹杖抽打)殺之”。董宣不服,朗聲爭辯,意謂身銜君命辦差,“小臣何罪之有?!”言畢以頭撞柱。劉秀忙令侍者“止其殺”,才緩口氣道:“汝跪拜公主謝罪吧!”意思是向公主賠個不是,給她個臺階下,大事則消彌了。這位骨鯁之士偏不從命,即使被人強按腦袋,仍雙手撐地不跪。從此留下“強項令”美稱,千古流傳。
據《通鑒》披露:湖陽公主見董宣堅持不低頭跪拜,便對劉秀進言:你當布衣時,窩藏逃犯,因為是皇族后人,官吏也不敢上門緝拿。當今做了天子,就不能下令殺了這個芝麻小官嗎?劉秀笑道:“做天子與做百姓不同,亂殺無辜會被天下人恥笑,小則害賢名,大則失江山!”公主一時語塞。劉秀當庭令人給董宣松梆,賞其錢30萬,并笑稱董宣為“強項令”。
由于有劉秀的賞識,董宣在京田畿地區大刀闊斧地“搏擊豪強”,使盡干壞事的紈绔子弟“莫不震栗”,百姓安心各司其業,一時出現夜不閉戶的安定局面。
顧秉謙下跪邀寵
明天啟五年(公元1625年)仲秋,專權宦官魏忠賢坐在自己府邸的太師椅上,接受百官的拜賀。只見100多位公卿大臣跪在他的膝下,齊聲叫“爹”,其干嚎聲雖滑稽卻也莊重。也就是說,這些頭頂烏紗,居官顯要的公卿們,都已經成了這個不男不女的大太監的干兒子了。
眾卿伏地的場面是認真的,惟有年屆耄耋的禮部尚書、內閣大學士顧秉謙站在一旁不動。從表面上看去他不卑不亢,實則內心卻玩起了彎彎繞,欲邀寵而一鳴驚人。
魏忠賢見有“鶴立雞群”之人,心里自然怒火中燒,正欲示爪牙將他拿下問個不敬之罪,忽見老態龍鐘的顧氏緩步踱到魏座前,深躬作揖,然后捋著白花花的胡須道:“請千歲饒恕微臣不跪之罪。念我顧某命苦,生不逢時,本欲為兒,惜須發已白,恐折了千歲福壽,故不敢為之,實在可悲可嘆!微臣膝下有一子,今讓他跪拜公公為祖父,不知可否成全?”
本欲發怒的魏氏聽罷,禁不住哈哈大笑,用女人的腔調連說:“好好好!真不愧是當朝大學士,想得周全,今天這個孫兒我認定了!”顧氏本來心懷忐忑,見千歲爺如此賞臉,真乃受寵若驚。一時間竟也失去風范,急忙提著孩子的胳膊趨上前去,父子倆一起伏地叩拜。
魏忠賢被這諂媚之舉哄得心花怒放,當即宣示:“來人哪,快賞孫兒二百兩銀。”此后,魏氏常當著眾大臣的面夸顧秉謙,說他滿腹經綸,“學問本朝第一”。這就是奸佞依附權閹的丑行。至此,顧秉謙的小人嘴臉暴露無遺,為正直的屬僚所不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