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 雪
海洋的平均深度為3-6千米,深度超過6千米的地區通常都極狹窄,因而稱為海溝。地球海洋中最深的海溝是位于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這海溝有一個地段叫挑戰者深淵,1951年被正式確認為世界海洋的最深處。從海平面算起,總深度為11公里。在那幽寂黑暗的水下,是一個神秘的海底世界。
早在20世紀30年代,兩位深水潛水先驅奧迪斯·巴頓和威廉·利布曾乘坐一個鋼球潛水器前往海溝探險。他們潛水用的金屬球很小,卻很結實。它的門只有35厘米寬,兩個人坐在里面,腿都得盤著才能保證上身直立。潛水器上有兩個小窗戶,他們攜帶的氧氣一共可以用3個小時。在大西洋上,一艘船用鋼纜把巴頓和利布送入了百慕大以南水域下的一個海溝。那次利布和巴頓的最深潛水紀錄是800米,盡管發生了幾回意外,可這兩個人還是下潛到了在他們之前還沒有人潛到過的深度。
海洋生物學家托尼·賴斯曾經有一次潛到過海床,那是加勒比海深1000米的地方。在談到那次下潛的感受時,他說:“我們是在中午時候開始的,太陽當空照耀,加勒比海一片碧藍,潛水器10米10米地下潛,光開始消失,最后一切都變得昏暗,就像一個陰沉沉的夜晚一樣。在下潛了200-300米之后就什么光也看不到了,一切都是絕對的漆黑。當把潛水器的燈打開之后,你會發現潛水器周圍到處都是些‘星星,一群群的小生物在燈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在潛水器的周圍游來游去。”
1951年,英國一艘名為“挑戰者”號的科學探測艙第一次向馬里亞納海溝發起了挑戰。這艘探測艙的艙體下方有一個聲納探測儀,向海底發射出了3條脈沖聲波,隨后計算它從海底反射回來所需要的時間。挑戰者深淵的深度就這樣被計算出來了,大約為11公里,比地面上最高的珠穆朗瑪峰還高出兩公里。馬里亞納海溝是在幾百萬年前形成的,而地理學上對這一海溝形成的解釋只是在最近才提出來并被接受的。地球是由巨大的地殼板塊構成,這些板塊至今依舊在非常緩慢地移動著。海洋底部板塊的運動有時會出現一個地殼板塊下降到另一個板塊下面的情況,這種下沉通常發生在地球內部融化的部分,在下沉過程中,會產生傾斜及裂縫,這種裂縫就造就出了大洋的深淵。
瑞士的亞克·皮薩德和一位美國人沃爾什在1960年向人類所知的大洋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下潛。他們最擔心的是會撞到海溝壁上,另一個擔心是他們不知道海溝的底部是什么樣的。他們乘坐的“德利亞斯特”號的下降速度同一部電梯一樣,要是海溝的底部是一層黏稠的泥巴,那他們可能會被粘住而無法脫身。底部終于出現了,謝天謝天,亞克看到下面并沒有黏稠的東西,很寬闊。“就在我們下降到最后一點距離時,我看到了一樣奇妙的東西,在我們下方海底上躺著一種扁平形狀的魚,就在我們看它的時候,它頭頂上的兩只圓眼睛也在瞪著我們,似乎在說這個鋼鐵魔鬼侵犯了它的領地。”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至今亞克仍記憶猶新。在那里他們找到了當時海洋生物學家思考了很多年的問題答案:在海洋的最深處是否有生命存在。
亞克和沃爾什是至今世界上唯一到過挑戰者深淵底部的兩個人。他們看到了海洋的底部,一個巨大的泥土平原,上面覆蓋的全部是海洋生物的尸體。在那里,許多深海動物,特別是那些在水中游的魚類,幾乎全都是由嘴和肚子兩部分組成的,沒有脖子和尾巴。這些魚身體總長度只有兩三厘米長,但它們的牙齒很大,與頭不成比例。據估計深海當中大概有多達一千萬種生物,而到目前為止,我們在地球的所有環境中僅標識出兩百萬種。所以說,更為廣闊的生物世界其實在深深的海底,那是一個我們還沒有開發的奇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