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寶 唐書平 馬超臣
1987年,中國從美國進口不久的一架“黑鷹”直升機在飛行中突發機械事故墜毀。經查,屬制造立責任。在鑒定索賠談判中,美方代表百般狡辯,無理刁難,但在事實與公理面前,他們最終不得不賠禮道歉,簽定認輸了。由于我方顧全大局,信守承諾,這一揚我國威的索賠談判內幕至今首次公諸于世。
“黑鷹”失事
1987年10月8日14時,一架剛執行完任務的“黑鷹”直升機,由青海格爾木機場升空后返航。當時,萬里蒼穹蔚藍如洗,片片云絮薄如蟬翼。15時許,返航中的直升機后部突然發出“哐”的一聲巨響。機身隨之劇烈抖動起來,駕駛員無法控制飛行,直升機在空中快速下降并旋轉起來。大約距地面600米時,以130度左右的角度墜向地面。墜毀時間為15時零7分,地點是都蘭縣諾木洪農場正東9公里處。直升機解體,機上人員全部被甩出,造成重大傷亡。
當地一位藏民見此情景催馬跑到跟前,見有個人滿臉是血,便問他是怎么回事?那個人不懂藏語,但手能動彈,寫了個條子示意他快去報信。
這架直升機系美國制造,1985年3月22日出廠。我國于1985年5月21日購進,是我國當時擁有的最先進的直升機。該機在美國飛了28個起落,共飛行10小時24分。我方購得后,截至失事前,共飛行331小時49分,而該機的設計飛行壽命為5900小時。
這一事件令中國高層領導震驚,有關部門立即組織調查。10月10日凌晨,以游中校為主要成員的事故調查組火速奔赴事故現場。
泥沙“說話”
游中校和同志們經過綜合分析,很快找出事故的直接原因:飛機尾減速器輸出傳動齒輪軸折斷。10月11日,中國有關方面便將事故情況通知美方。半個月后的10月27日上午,美方專家組才遲遲來到我國。
當天下午,以游中校為首席技術代表的我方專家談判組即與以白瑞士為首的美方專家組會面。聽了我方情況介紹后,美方人員先是客氣地贊揚我方對事故現場檢查得細致周密,且調查材料豐富,并對我方花很大代價將全部飛機殘骸運抵北京表示感謝。繼而態度急轉直下,開始大夸特夸其制造的直升機的先進性、穩定性。白瑞士狡黠地笑笑,以挑釁的口吻問我方專家:“請問閣下,你們有什么能表明可與我方共同調查事故的資格憑證呢?”游中校立即向其出示中國機械工程院授予的“失效分析工作委員會專家”證書,白瑞士頓時無言以對。
會面的第二天,我方專家組意外地收到美方一份長達100多頁的事故調查表,要求我方按他們的要求一一填寫。美方是想以此推導出其直升機沒有質量問題,以達到在事故調查前就將責任推給我方之目的。“不行!表格不能填。調查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讓檢查結果來說話。”游中校一語中的。美方無奈,只好同意我方提議,雙方共同擬定尾減速器殘骸內剩余油料化驗、輸出軸客觀檢測、斷口微觀檢查等10項事故調查程序,談判進入正常軌道。
檢測開始,美方專家提出,尾槳輸出軸斷裂的原因很可能是我方使用維護不當,懷疑我方在使用中加錯了油或油質較差、油量不足等,從而導致軸承油路不暢、潤滑不夠,造成尾軸疲勞斷裂。美方的這一推理還是有“道理”的,這也是一個只有內行人才想得出的計謀。因為一般情況下飛機墜毀后,油箱摔裂,油量多少已很難查證,那么,你無證無憑便無法反駁他的推理。但他們沒想到,游中校等人在趕到現場的當天,便將油箱內剩余的油液收集起來,并且把浸了油液的泥沙也全部收集起來帶回北京。當這些實物和檢驗結果一同擺在美方專家面前時,他們一個個目瞪口呆——泥沙都“說話”了,真厲害!
破譯“外來物”
一計不成再來一計。美方專家在分解殘骸時,從尾減速器的尚存油液中找出兩段折斷了的開口銷。他們見到此物如獲至寶,進而認為這開口銷是“外來物”,是我方機務人員因操作不當掉入尾減速器中的,是這“外來物”導致尾軸斷裂的。有了這個“殺手锏”,他們的態度立刻強硬起來,為讓我們的專家“服氣”,美方專家將有關直升機的幾張技術圖紙復印件交給我方。正是由于直升機進口后美方從未給予我方任何技術圖紙,所以這“外來物”來自何方一時難以確定。現在美方打破常規、看似胸有成竹的“大方”舉動,使氣氛陡然緊張起來。當晚,游中校和同事們就投入到緊張的破譯“外來物”攻關之中。直到次日清晨7時30分,終于有了突破性發現。
上午8時,新一輪談判開始了。美方代表一個個神采飛揚,打油“殘局已經收拾,打起行裝可回家”的架勢。我方談判組組長坦然宣布游中校他們的發現:所謂“外來物”,并非外來,而是尾槳箱內部的尾槳邊距軸上的開口銷,是事故發生后內部零件之間相互運動使其折斷落入油液中的!這一結論令美方代表們十分驚愕,當時便泄了氣,他們低估了自己的對手,那“外來物”變成自己搬來反砸自己發的石頭。美方代表馬上單方面宣布休會。
對手成“導師”
經過長達一個多月、十幾個回合的檢測、談判,事故原因已趨于明朗——游中校他們的結論是:根據痕跡檢驗和斷口分析,發現直升機尾傳動軸上有一條0.5毫米寬、0.06毫米深的加工刀痕,在刀痕底部延伸出一條深0.15毫米的沿晶裂紋。正是加工中的切削刀痕和沿晶裂紋這個“疲勞源”不能長期承受正常載荷下的高循環,又逐漸向外延伸成了大的裂痕,因而造成尾傳動軸使用331小時49分就疲勞斷裂,從而導致事故的發生。顯然,這一事故純屬制造質量問題,理應由美國方面承擔全部責任。然而,他們心不甘、情不愿,又節外生枝,要我方提供失效樣品,讓其返回美國重新測試再作最后定性結論,并且一定要我方專家一同前往。其理由是,美未授予他們在中國結論報告上簽字的權力,并且他們認為,結論應由美方安全委員會做出才算數。
“飛機是你們制造的,但所有權在我們,并且我們有做出結論的能力,豈有你們做結論才算數之理?況且,國際慣例是飛機在哪個國家失事,就由哪個國家為主進行事故分析!”游中校嚴辭拒絕美方的無理要求。理屈詞窮的美方代表這才十分不情愿地在事故結論上簽了字。
一個歲數不在游中校之下的美國專家真誠地說:“您具備的知識完全可以當我的導師!”就這樣,美方專家組表示,決不推翻我方的事故分析技術結論。
“書生”亦咆哮
在關于賠償問題的商務談判中,美方代表團最初仍不肯按公理辦事。他們認為,失事飛機已超過保證期(24個月)21天,所以不應承擔賠償責任。我方代表緊緊抓住飛機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產品質量問題、美方換件占用了幾個月保證期、失效件發生斷裂的時間在疲勞壽命期之內等一系列事實,據理力爭,“逼”得美方代表無力招架,自瑞士氣急敗壞地大叫:“你們中國人這是在訛詐!”此時我首席技術代表游中校拍案而起,厲聲怒吼道:“看來,我們只好將此案上告國際經濟仲裁法庭了!”說罷,他拂袖而去。這位平時戴著一副高度近視眼鏡,看上去溫文爾雅的“書生”,此時一反常態地怒吼讓美國人大吃一驚。白瑞士忙問翻譯,他說的是什么意思。翻譯在譯完游中校的原話之后,又補充了一句:“您的話沒有說好,好像一塊石頭仍進了糞坑。”白瑞士雖然不懂“激起公憤”這句中國話,但是他明白,若是此案果真在國際上張揚出去,豈不丟盡了美國人的臉?今后誰還敢再買美國飛機?他慌了,急忙跑出談判廳,向游中校追去。
中國人得理也讓人。考慮到中美關系未來的發展前景,我方談判組應美方請求,承諾在10年之內不對外公開此事真相。1987年12月22日,美方代表在賠償協議書上簽字。這起索賠案以美方賠償總價值300萬美元的實物與現金的結果,劃上了句號。
(文英摘自《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