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誠
猝死——觸目驚心的悲劇
至今忘不了三年前發生的令人痛心的一幕:那年的8月24日,從遠在700公里之遙的山東龍口市傳來噩耗——出差在外、年僅39歲的商明老師猝死于異鄉!消息傳來,人們拒絕接受這一事實,因為商老師一直是那么健康,那么健壯,談笑風生,是廣大教職工公認的優秀教師。
一個活生生的生命怎么說走就走了呢?
據一同出差、同屋就寢的邱老師說,商老師去世前看不出一點生病的樣子。白天,他給學生們上了一天的課,晚飯后又興致勃勃地觀看了龍口市美麗的夜景,還采購了一些東西,看不出一點異常行為。這天的午夜時分,邱老師好像在睡夢中聽到一聲呼喊。但沒有被驚醒。第二天早晨,邱老師起床后看到商老師還在睡,怕耽誤上課便叫他,兩聲呼叫沒有應聲,就走到床邊,一摸,商老師的身體已經涼了。
2000年暑期,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猝死”一詞接二連三地在耳邊響起,給予我的震撼是巨大的——4個年輕的生命相繼撒手人寰!一位是我所在學院賀老師的兒子,一名優秀的美術工作者,7月12日午睡時長眠不醒,他只有38歲。第二位是我院一位教師的弟弟,晚上洗澡時倒地身亡,年僅37歲。第三位是我農村老家的鄰居,在田間勞作時一頭倒下。再也沒有起來,時年48歲。第四位是我院沿街的個體業主,他的攤位與這個城市的中心醫院僅有一步之遙。當他在攤位上病倒后,僅用2分鐘就被送到了醫院急診室,可是醫生仍無力回天,難以挽救他39歲的年輕生命。
人的生命太脆弱了!如何科學健康地生活.應該引起人們的高度警示。
冠心病——威脅生命的“地雷”
生命的基本特征是新陳代謝,這有賴于心臟時刻不停地跳動,向全身各器官、組織源源不斷地輸送富含營養物質和氧的新鮮血液來維持。作為完成泵血功能的器官,心臟也需要新鮮血液和氧來維持自身的代謝與功能。然而,在生命進化過程中,與其重要的泵血功能相比,心臟自身的血液供應系統——冠狀動脈卻顯得相當脆弱。冠心病是引起自身血液供應障礙的主要原因,它包括心肌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兩種。前者因粥樣硬化斑塊引起血管腔的部分阻塞,導致心肌供血相對或絕對不足,引起短暫的可逆性心肌缺血及心絞痛;后者是指心肌長時間的嚴重缺血以至心肌產生不可逆性壞死。
冠心病從兩個方面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乃至生命:心絞痛和心肌梗死導致的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會降低病人的生存質量,而缺血的心肌會影響心臟的正常跳動節律,導致心動過速、心室顫動等直接威脅生命的征兆出現。因此,多數人“猝死”前無明顯預兆,或在正常活動中,或在安靜睡眠中。有些人病前有過心絞痛發作史。發病時心絞痛突然加劇,表現為面色灰白,大汗淋漓,血壓下降,特別出現頻繁的室性早搏,常為“猝死”先兆。隨后,病人心跳驟停,表現神志不清,高度紫紺、痙攣、瞳孔固定而擴大,或出現幾次喘息樣呼吸而進入臨床死亡狀態。
許多醫生把冠心病比喻為一顆埋在病人體內的“地雷”,這有兩層含義:第一,危險——不知病人什么時候會踩到這顆“地雷”,一旦踩到這顆“地雷”,即發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造成無法挽回的悲劇;第二,可治——冠心病的現代治療手段可以成功地排除這顆“地雷”,解除對生命的威脅。
從管齊下預防冠心病
預防“猝死”,關鍵是有效地防治冠心病,控制其危險因素和誘發因素。
首先。提倡在嬰兒期進行原發性預防。即在哺乳期實行人奶喂養,不用全脂奶粉。因為牛乳中的蛋白有抗原性。可損害動脈壁,引起幼兒動脈硬化,是構成猝死的原發性病因。
其次,要進行積極的體育鍛煉,增加體內熱量的消耗,防止脂肪貯存。根據猝死者的體型分析,肥胖者占多數。鍛煉身體可以提高心肌功能,增強心臟的應激能力,以適應不同條件的影響和不同因素的刺激。
再次,改善飲食習慣,防止過量攝入甘肥味美食物而引起肥胖。肥胖雖然不至于引起冠心病,但容易使血脂增高。而甘油三酯會誘發高血壓和糖尿病,間接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是構成猝死的潛在病因。
最后,認真治療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避免感冒和過度的疲勞,不抽煙,不酗酒。
自我診斷冠心病
60%~70%的冠心病病人都會以發作性胸痛為表現,主要特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部位:主要是胸骨后非對稱性疼痛,位于中上部,范圍可大可小。
誘因:除少數心絞痛外,胸痛通常是在體力活動或情緒激動時,即心肌的需氧量增加時產生。
性質:典型的冠心病胸痛一般是胸骨后的壓榨感、緊迫感,偶爾有瀕死或恐懼感。一般不是針刺或刀割樣感覺。
放射痛:部分病人在心前區不適的同時,左側肩胛部有鉆心樣鈍痛,前臂內側不適,小指和無名指麻木或鈍痛。
時間:胸痛一般持續3—5分鐘,停止活動或舌下含硝酸甘油幾分鐘后自然消失。經常超過20分鐘以上或含藥20分鐘以后才減緩的疼痛,一般不是心絞痛。
男性和絕經期后的女性病人,若有以上特征的發作性胸痛,則提示體內可能有冠心病這顆“地雷”存在,應立即找心血管專科醫生,通過一些必要的輔助檢查,進行明確診斷。
根治冠心病ABC
A、涪栓治療平常有發作性胸痛的病人,若出現嚴重而又持續的胸痛超過20分鐘,舌下含硝酸甘油又不緩解,應懷疑急性心肌梗死,應立即送醫院進行溶栓治療。溶栓治療是通過靜脈內輸注尿激酶、鏈激酶等溶解血栓藥物,達到開通血管、恢復心肌血流的目的。
這種療法適用于起病后12小時內到達醫院的病人,以6小時內為佳,成功率達75%左右。起病后接受治療越早,療效越明顯,因此有“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之說。
B、冠狀動脈成型術這是一種近年來發展起來的利用高技術治療冠心病的介入人性治療手段,它適用于各期冠心病的治療。具體方法是,從病人四肢的動脈血管插入一根特殊的細小導管,在X射線的指導下到達冠狀動脈開口部位,先進行冠狀造影,在明確病變的部位、性質、嚴重程度后,再送一根前端帶有球囊的導管到達病變處,在體外對球囊充氣以擴張病變血管。
由于這一技術具有不開胸、不全麻、創傷小等優點,所以自80年代引起這一技術以來,發展很快,是挽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最為直接、迅速、可靠的方法。
C、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又稱冠狀動脈搭橋術。它是從病人身上取一根不影響生理功能的靜脈或動脈,一端連接于主動脈根部,另一端連接于冠狀動脈病變的遠端,繞過有病的冠狀動脈部分,像一座“橋”使新鮮血液到達遠端的心肌。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是目前最徹底的血液運行重建方式。搭橋術后1~2月病人就可以恢復正常工作,其早期心絞痛癥狀的消除率高達85%~95%。該手術一般需在全麻、體外循環和心臟暫時停歇的情況下進行,這是病人對該療法的主要擔心之處。其實,1999年11月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所接受的就是大隱靜脈搭橋手術。作為手持“核按鈕”、身系全球安危的大國總統,能欣然接受這一手術,并輕松地在歲末年初爆出辭職特大新聞,已雄辯地說明該手術已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