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開國
感冒,一般分為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兩大類。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由感染上病原物——核糖核酸病毒引起。核糖核酸病毒有甲、乙、丙三型及變異產生的亞型,通常棲身于人的咽喉和鼻部,活性很強,在一定條件下極易變異增殖、產生變異病毒株,人體對此缺乏免疫力。流行性感冒,起病急(多數潛伏1~3天,最短的僅幾個小時就可發病)、傳染快,傳播速度快,是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易造成大流行。主要癥狀是高熱、乏力、頭痛、全身酸楚、咽喉痛等。病程一般為3~4天。嚴重者可并發肺炎,甚至引起死亡。
普通感冒(即人們常說的“著涼”),有輕重之分。輕者,俗稱“傷風”;重者,俗稱“傷寒”。“傷風”,又有風寒、風熱和暑濕之分。風寒自感惡風寒重,發熱輕,口不渴,無汗、頭痛、四肢酸楚,鼻塞、流涕,咽癢不適等;風熱,以自覺發熱重,輕惡風寒,惡寒輕,咽痛,微汗,頭脹痛,咳嗽,吐黃色稠痰和兼口渴、咽痛等癥;暑濕,亦稱“熱傷風”,多發生在七、八、九三個月,除有感冒癥狀外,還兼挾著暑濕之氣;“傷寒”,多見于夏秋二季,有持續發熱,脈象相對緩慢,表情淡漠,神志朦朧,反應遲鈍,聽覺減退,舌苔厚膩,胸氣脹,脾腫大,白細胞減少,甚至出現神昏、休克等癥狀,自然病程約一個月。
普通感冒,病因多元復雜。有的普通感冒,其形成產生機理,目前科學界尚未完全弄清。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感染上普通感冒病菌和病毒是因人體抵抗不勝引起。這種感冒叫病毒性感冒,現已發現微觀世界可致普通感冒的病菌和病毒達200余種。
另一個最通常、最大量、最根本的初始原因,就是外界氣溫變化、人體不適著涼堵塞所導致。堵塞是致病的根本原因,其致病機理,有點類似于我們地球大氣中的冷、熱氣流于某區相遇而形成不同的云雨氣候。人的體溫由體溫調節中樞通過體內產熱與散熱的平衡來自我調節,在正常情況下,人的平均溫度為37℃左右,相當穩定。因此,我們人體對氣溫的變化,反應非常敏感,當人體遭寒冷襲擊時,他先是應急防護(毛孔疾速閉合、肌膚收縮、甚至有時會起“雞皮狀”肌膚等現象),同時也就致使一些能量運行不暢(主要是熱能輻射散熱會在肌體局部淺表遭滯阻,尤其是會在如背部等一些熱能輻射散熱的門戶部位遭滯阻)。于是就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呼吸道的能流量,使呼吸道受到異常刺激而不時出現打噴嚏、咳嗽等現象。如果此時的矛盾不能及時調和消除,就會使身體的產、散熱過程機制受損,體溫失調、閉汗形成熱淤積(所以感冒病人多有發熱體溫趨高的現象)。再進而發展,就會使陰陽失調,內環境改變、異常,生理功能紊亂,一些異常的生理生化活動便隨之產生。并且濕熱生蟲,體內的致病微生物(如感冒菌、病毒等)繁生增多、活動猖獗,微觀生態環境失衡,一系列更為復雜的病情和癥狀也就隨之形成和產生。因此,溫度異常與堵塞,是緊密相連、相互作用、貫穿始終致普通感冒的根本原因。
痛,則不通;堵塞,會產生痛感。有血管擴張作用、致鼻塞和產生痛感的物質——激肽,它其實并非普通感冒的原病因,它如同在普通感冒(包括炎熱夏天和性生活后,人體毛細孔張開而突然受涼所引起的“熱傷風”和“性生活感冒癥”)形成過程中產生出來的病菌、病毒以及某些激素和抗菌素等一樣,是后天生化作用的產物。
感冒,一是因其普遍、難免、易發和多發;二是因它不僅給病人帶來鼻塞、頭痛、發燒等多種不適,而且還會引起嚴重的并發癥(如急性喉炎、支氣管肺炎、心肌炎和急性胃炎等)。體溫調節功能差的年老體弱者常會因感冒引起并發癥而被奪去生命(據統計:每10萬老年人中,僅205人無疾而終,很多老人都是由于感冒引起的肺炎等并發癥而“壽終正寢”的,故民間有“老怕傷寒,百病從感冒起”之說)。
因此,感冒如同天氣變化,隨時隨地都可發生,它給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等方面,直接地和間接地造成的影響和危害是很大的,可算是我們人類的最大敵害之一,我們務須注意防治。
感冒防、治,同其他疾病防、治一樣,也要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其主要預防措施:(一)加強鍛煉增強體質,提高對感冒菌毒襲擊的抵抗能力、提高對氣候冷熱變化異常的應變適應能力;
(二)隨氣候冷熱變化,適時適當增減衣服;
(三)避免感染和傳播病菌、病毒。
感冒治療:
一是要對癥。治療不對癥,不但沒有好療效,而且還會起副作用加重病情(如風寒感冒,用銀翹解毒藥,就如雪上加霜;又如風熱感冒,用辛溫發散藥,就似如火上加薪,熱勢必增)。
二是感冒一方面因其致病原因多元復雜(除受涼、憂愁、緊張、用藥和飲食不當等可引起外,單是致感冒的病原體就有流感、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合腦病毒、腺病毒、冠狀病毒、微小核糖核酸病毒、??刹《镜鹊龋夜馐潜遣《揪瓦_200多個型別),對人體的傷害是多方面的,且傷害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沒有(也很難有)完全的、適度的特效藥物和方法治療;然而,另一方面又因其病有各異、藥有辛涼、療有理化以及感冒對多種藥物和方法都會產生療效反應,我們根據病情、藥種和方法之功效,選用適當藥物和方法,多途徑、多方面進行治療。
感冒的施治措施,林林總總大致有:
一、物理療法:熱敷,使皮膚微細血管擴張,幫助散熱退燒。
1熨斗治感冒。將室內溫度升至25℃;然后讓患者俯臥床上,用熱毛巾敷背;再用電熨斗(以35℃~40℃)來回在背上熨。
2電吹風治感冒。用電吹風機(以適當距離、以患者能承受的熱度),對準患者的印堂、太陽、迎春、風池等穴位,依次反復吹至患者面部出汗。
3刮痧。用小湯匙蘸溫熱植物油(菜籽油或桐籽洞),刮患者某些(如頸窩、背心、兩扇子骨的下方等)體溫調節門戶部位,保持單向刮至皮膚充血,以促進血液循環、調節陰陽氣血。
二、化學療法。
1流行性感冒。治以祛風宜肺清熱解毒藥物。目前多選用復方阿司匹林、防流氣霧劑等。
2風寒感冒。冷熱矛盾作祟于淺表,里暖表涼。治療以適當增溫強陽、透表暢外散熱為主。宜選服辛溫解表發散藥物,如午時茶、川芎調散、感冒寧、“白加黑”等。
3風熱感冒。冷熱矛盾作祟于深層,并經一定生化作用已產生較嚴重菌、毒危害。治療以適當降溫調和、清熱消毒及疏散祛風退熱為主。選用辛涼調散解毒藥物,如白加黑、銀翹解毒丸(片)、羚翹解毒丸(片)、大青葉合劑;兼咳嗽者,可同時服用桑菊感冒片等。
4暑濕感冒。俗稱“熱傷風”。熱極傷陰,表里俱熱。感冒兼挾暑濕之氣。治療以清泄里熱,散風祛濕調溫、調濕、排障和清毒為主。服用藿香正氣丸、四癥丸、祛暑片、六一散等。
5“傷寒”。由傷寒桿菌導致,并已嚴重殃及肺腑。治療以滅菌消毒,宜理肺腑為主。現時應選用氯霉素、復方抗菌增效劑和痢特靈等。
此外,無論什么類型的感冒,均要注意休息、多喝開水。以降低體內熱量產生和增加蒸發散熱,有助于使熱達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