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制造一個小型炸彈,需要什么材料?答案是:一罐噴霧發膠、一小塊塑膠炸藥,再加上一點簡單的電子回路……全都是在普通商店里就可以買到的材料。不需要特別的材料,不需要特殊的技巧,也不需要過人的機智,這就是現代恐怖分子的寫照。
新時代的恐怖分子確實和以前不一樣了。專家正在密切觀察分析這批新人類,因為他們攻擊的對象不確定,攻擊的地點遍布全世界,怎能讓人不心慌?
在以前,恐怖分子是有組織、有計劃的,通常是一群為了某種特殊目標而結合在一起的人,他們的行動也具有邏輯,是可以掌握的。但是,現在的恐怖分子越來越叫人看不懂了:他們隨時可以通過因特網這樣的最新通訊技術和其他人搭上線,到處進行破壞活動。根據美國中情局分析,這批人不見得有過人的聰明才智,但是通常教育程度很高。
美國常常是全世界恐怖分子的共同目標。近來他們發現這些人的行動方式開始與以前不同。過去幾年中,雖然恐怖活動的次數較以往減少近一半,但受害者的數目卻增加了1倍。也就是說,恐怖分子的活動不再以警示恐嚇為目的,而是要制造大規模的動亂和恐慌,盡量吸引大眾的注意。同時,他們攻擊的目標也不再限于和他們對立的團體,而是漫無目的地殺人。最好的例子就是1993年世貿中心的爆炸案,以及1995年日本的地鐵沙林毒氣事件。
德國奧格斯堡大學的社會學教授渥德曼說,以前恐怖分子的行動通常有某些具體目標,譬如說要求釋放被俘虜的同伴,但現在很多恐怖活動根本沒有原因,事發后也沒人出面承認。
相關研究發現,美國人對恐怖分子的恐懼更甚于戰爭,因為他們寧愿面對一個具體的邪惡對手,好讓他們可以專注抵抗,而這正是面對現代恐怖分子時無法辦到的。新世代恐怖分子缺乏明確的意識形態及目標,加上行動難以預測,這兩大特性已使他們成為社會安全最大的威脅。現在的恐怖活動可以說是“小本經營”,不需要太多資源,也不需要太大努力,就可以得到大眾的注意。
以菲律賓的叛軍阿布沙耶夫為例,他們在和魯島劫擄觀光客為人質的事件,正是新世代恐怖主義最好的范本。他們不但迅速獲得全世界的關注,而且還利用這批倒楣的人質要求贖金,大賺了一票。而現在恐怖分子的另一個特色則是:他們大多與犯罪組織掛鉤,和毒品中介商等罪犯合作,以獲取經濟支持。
按照渥德曼教授的說法,在過去、現在、未來的恐怖主義之間,惟一不變的原則就是“利用暴力進行溝通”,借助攻擊的手段,傳送出想讓大眾知道的信息,希望引起注意。
在世界戰場上,未來一代的恐怖主義分子正躍躍欲試:他們可以通過網絡使整個國家陷入癱瘓。盡管犯下謀殺罪的罪犯,和散播“我愛你”病毒的黑客間有很大的不同,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有人利用病毒感染航空中心的電腦系統,造成的傷害可能比放顆炸彈還要大好幾倍。
[摘自法國《歐洲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