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德和 侯雅麗
每年的六、七月份,對于眾多的有孩子要參加中考、高考的家庭來講,都關心著一個問題:如何抓住戰前的關鍵時機最后一搏,讓孩子離理想的學校近些、再近些。筆者走訪了多個部門、多位專家,得到的信息是好成績來自身心俱佳的狀態,要想身心俱佳迎大考,需從四個方面做起。
調整心理狀態是重中之重
考生的心理狀態與考試的成績可謂關系密切。中考和高考堪稱大考,面對如此重要的考試,很多考生心情焦躁。一位叫姚遠的初三學生說自己即將參加中考,心里特著急,很怕考不好辜負了父母的期望。其實,姚遠從初中預備班起,學習成績就不錯,但即使這樣,每次面對考試,他仍然十分緊張。姚遠這種情況,心理學家稱為“考試焦慮癥”。
一般來講,考試前產生緊張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過度緊張、焦慮就是一種心理癥結了,這個癥結解決不好會對考試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上海的一位專門研究少兒心理行為的專家認為,到了考試在即階段,考生緩解、克服“考試焦慮癥”最有效的辦法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符合自己水平的考試目標,考試目標(分數)定得太高與考生的實際能力相距甚遠的話,會加劇焦慮情緒。考生和家長應注意,要根據平時和摸底考試的成績來選擇適當目標,對確定的目標要留有一定的余地。當你做了盡最大努力、承受最大失敗的心理準備時,就不會為壓力過大而緊張了。
根據有關資料統計,在預考或中考(高考)的前一個月,有28%的考生開始著急、擔憂、緊張不安;在考試前一周,有40%的考生開始興奮,甚至失眠。所以越接近考試,家長越要為考生樹立信心,使孩子堅信自己在長期的刻苦學習后,一定能在大考中發揮應有水平。如果發現孩子已經有了考前焦慮的趨勢和癥狀,一定要幫助他及時放松心態,可通過聽音樂、看電影、體育活動等方式自我調控。適當的時候,可以做些語言暗示:我一定能考出好成績,我難別人也難,大家都覺得難,沉著應戰,定會成功。如果這些做法均不能緩解,可向職業醫師尋找幫助,必要時可采用藥物治療。
科學用腦讓潛力發揮到極致
如何用腦是門科學。有些人喜歡把腦子和身體的活動等同起來,其實不然。比如有人想養足力氣第二天干活,事先可以躺在床上休息一下。大腦則不同,到時不能超量付出,事前卻要積極休息。
專家和有經驗的老師都不贊同考前疲勞戰,更認同考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安排學習的辦法。在有效利用時間上,很多考生采取了機能轉換的辦法,即注意學習內容的穿插變換。做完數學念英語,復習完語文看物理,這么做可使大腦管理不同功能的區域得到輪流休息和興奮,保持大腦的工作高效率。
考前復習講究最佳時間段。由于每人生活習慣和生理特點不同,最佳的用腦時間也不同。有人喜歡開夜車(俗稱貓頭鷹型),有人習慣早睡早起(俗稱百靈鳥型),還有人全天用腦效率差不多。但從專家統計的結果看,上午9點到10點,下午4點到5點,人的學習效率較好。
合理安排膳食適當加入保健品
大考時,考生能否考出好成績,不僅與自身能力和學習水平有關,還與臨場發揮有關。而臨場發揮與膳食營養關系密切。
參加中考和高考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這個期間,人體對能量的消耗比較大。根據監測,學生在參加考試前,能量的代謝與平時相比,要增加40%。為此,在考試前的半個月到一個星期內,家長應有針對性地向考生提供優質的膳食。
每日里,蛋白質供應量應占總熱量的10%到15%,脂肪占17%到20%,碳水化合物占60%到70%,在保證優質蛋白質和水溶性維生素的同時,還應補充一部分富含卵磷脂、鈣質以及有利于合成ATP的食物。這樣的膳食構成,可以使腦細胞保持足夠的能量,在記憶、思維時處于最佳狀態,不僅有利于消除疲勞,還容易產生靈感。
安排膳食時,尤其要注意早餐的質量,有條件的家庭對于早餐可按配方進行。京滬兩地的營養專家開出這樣一個配方:早餐膳食面包約150克,西紅柿、蝦皮炒雞蛋、魚片干等適量,加牛奶(或奶粉)或含葡萄糖的咖啡1杯,香蕉1~2根。如果考生容易精神緊張,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食療和藥療。
在合理安排膳食的前提下,還有一點需要強調的是,如果需要,選擇一些適當的保健品或營養品是有益處的,但對這些東西絕不可過分依賴。
創造良好的休息環境
大考在即,為使考生有個安靜、舒適的學習、休息環境,家長們要根據自家的具體條件采取不同措施。劉先生家的住房比較緊張,是一室一廳的單元房。平時,劉先生夫婦和孩子共處一屋,為使孩子在考前有個安靜的環境,劉先生臨時去親戚家借住,妻子留守,給孩子做飯。王先生家住東城的四合院,本來為貼補家用,院中自家不住的幾間房子一直是出租的,為使孩子有個比較合適的環境備戰大考,王先生特地收回了出租屋。為了給考生營造好的休息環境,除了內部挖潛外,還可以利用酒店。每年到大考時,位于考點附近的酒店都會推出高考特價房,這些特價房不僅在房價上有優惠,還在飲食上做了相應的配合,滿足了部分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