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公任
如今社會上涌起了一股股保健食品的熱潮,真是一波末平。一波又起。面對著鋪天蓋地的保健食品廣告,人們表現出了各種不同的態度:追逐熱點、逐樣嘗鮮者有之;冷眼旁觀、似信似疑者有之;嗤之以鼻、全然不信者亦有之。其實,保腱食品熱點迭出并不是一個偶然的現象,我們應該實事求是地看待這個問題。
盡管世界各國對保健食品的稱呼各不相同,有的稱為Healthy foods(保健食品),有的稱為Tonic foods(滋補食品),但都認為這是一種對人類健康有益的食品。我國衛生部在《保健食品管理辦法》中給保健食品下的定義是:系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適宜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的作用、且不以治療為目的的食品。傳統觀點認為,保健食品應該具有食品的基本特征,必須以普通食品為載體,必須具有普通食品的外觀形態。現在,有一種流行的看法則認為,保健食品可以不具有普通食品的基本特征,可以不以普通食品為載體,也可以不具有普通食品的外觀形態。如將保健食品做成膠囊、片劑、顆粒劑、口服液等藥品類劑型,只要具有保健功能,并可以食用,都可以稱之為保健食品。這一認識是對傳統保健食品概念的一種突破。
保健食品為何會熱點迭出,甚至給人以無所適從的感覺呢?這是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包括保健科學知識的發展和普及、社會人口的老齡化、人類疾病譜的變化、消費者行為模式的改變、商品經濟的發展等因素。
回顧近10年來我國保健食品市場出現的種種熱點,人們不難看出,保健科學知識的每一次突破性的進展,都會引起一個相應的保健食品的熱點。有關脂類成分基本理論的新發展導致魚油類保健食品熱的興起,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過去,在預防冠心病及其他動脈粥樣硬化病時,比較強調亞油酸的作用。亞油酸主要來源于植物油,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大豆、葵花籽等植物種子中,亞油酸含量較高。但后來的研究發現,在多種不飽和類脂肪酸中,Ω-3型脂肪酸具有更明顯的降低血脂的效果,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降脂效果尤其顯著。這些脂肪酸主要來源于各種魚油中,尤其是從海魚中提取的魚油。不過,魚油并沒有部位之分,也沒有深海、淺海之分。目前市場上所見的各種魚油制品,其實都是從普通海魚中提取出來的。適當補充魚油,對心臟、血管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這就是魚油類保健品受到消費者歡迎的原因。近年研究發現,褪黑素有改善睡眠的獨特作用。人到老年,松果體分泌的褪黑素減少,可造成生物鐘紊亂,出現睡眠障礙。適當補充褪黑素對老年人無疑是有益的。于是,歐美國家和我國都相繼在這方面形成了消費熱點。
人口老齡化已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社會問題。事實證明,通過調整膳食結構、改善膳食質量、補充一些必要的營養素和某些補益類中藥,便能夠達到預防疾病和延緩衰老的目的。近年來抗氧化劑及其保健食品受到了許多中老年人的喜愛,就是一個例證。研究發現,生物氧化過程中,約有5%的氧分子將會轉變為自由基。自由基化學性質活躍,超過一定量時,可對人體產生危害。健康的人體內存在著清除多余的自由基的各種酶,如過氧化氫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但進入老年期后,人體內的這類酶活性降低,導致組織老化,腫瘤高發,皮膚出現老年斑。維生素c和E、β-胡蘿卜素、茶多酚等都是較好的抗氧化劑,富含這些成分的保健食品也就應運而生。如橙汁、獼猴桃汁、番茄汁、刺梨汁,添加β-胡蘿卜素的餅干糕點,富含茶多酚的保健茶等。另外,紅細胞等組織中有一種含硒的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具有保護生物膜和血紅蛋白的作用。適當補充微量元素硒對于某些中老年人來說是必要的。富硒保健食品也就因此成為熱點之一。綠茶中含硒量較高,經常飲用綠茶或綠茶制劑,對健康也是有益的。
從上世紀中葉到上世紀末的幾十年中,人類的疾病譜在悄悄地發生著改變。腫瘤、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老年癡呆等取代了各種傳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大敵。疾病譜的這種改變,與人類生活方式和生存環境的變化是密切相關的。對消化道腫瘤的研究發現,長期飲食過于精細、缺少膳食纖維的人,消化道腫瘤尤其是結腸癌的發病率明顯升高。膳食纖維雖不能被機體吸收利用,但在腸道內能吸附各種致癌物質,如亞硝胺及酚類等,并將它們及時排出體外。就吸附作用而言,米糠、麩皮中的膳食纖維比水果、蔬菜中的膳食纖維效果更好。因此,以米糠、麩皮為添加成分的面包、面條、餅干、麥片等保健食品受到了人們的歡迎。對老年性癡呆的研究發現,患者腦部乙酰膽堿的含量較正常人少得多。乙酰膽堿是神經傳導所必需的一種物質,缺乏該物質必然導致神經傳導不良,出現記憶減退、動作遲緩等癥狀。卵磷脂是乙酰膽堿的前趨物質,適當補充卵磷脂對預防老年性癡呆是有益的。一些老年人膽固醇偏高、消化能力較弱,服用一點經過加工的精制卵磷脂類保健食品或豆奶粉、豆漿粉等,可能效果更好。此外,各種減肥和降糖保健食品如螺旋藻、南瓜粉、山楂制品的出現,也滿足了疾病譜改變所帶來的需求。
隨著保健知識的普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自身的健康,也越來越愿意花錢買健康。服用保健食品作為諸多養生方法中的一種,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非處方藥物的興起、食品超級市場的普及、保健食品劑型的多樣化,都在客觀上為保健食品的消費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據美國的市場調查,差不多有2/3的家庭主婦在食品自選市場購物時購買保健食品。消費者行為模式的改變,極大地刺激了保健食品市場的繁榮和發展。在商品社會中,市場即意味著商機。保健食品產業被認為是一種低投入、高產出的產業。新產品開發投入資金少,所需周期短,市場潛力大,獲得成功的機會多。因而,受到眾多商家的關注。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保建食品熱點迭出是多種因素推動下形成的一種必然趨勢。作為消費者應該客觀地看待這一現象,既不要輕信某些夸大其辭的宣傳,盲目追逐熱點,也不要拒之于千里之外,全然加以否定。如果自己的身體情況確實需要,不妨謹慎地、有選擇地適當服用某些保健食品。當然,人體健康與否并不僅僅取決于保健食品,還與生活方式、生活環境、遺傳因素等密切相關。那種把健康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保健食品身上的想法,顯然也是偏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