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壯叔
20世紀60年代,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了一系列阿波羅探月飛船,打開了月球的大門,同時也打破了許多人對月亮的美好幻夢。那是一個布滿隕石坑的毫無生氣的沙漠,這幅荒涼景象是跟其缺乏大氣相關的。
那么我們有望在太陽系內(地球除外)找到生命嗎?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問,生命在宇宙中究竟是一種偶然,抑或是一種必然?現代科學認識到,生命是宇宙演化的必然結果,因而它具有普遍性,只要具有類似地球的條件,生命就可能出現,決非地球的專利。但另一方面,科學家們面對一個尷尬的事實,他們研究生命的惟一樣品,無可選擇地只能來自我們的家鄉地球,他們模擬地球的原始條件,對一些有機分子施以閃光和紫外光照射,再加上氧。結果頗遂人愿,他們合成出氨基酸。許多年的努力過去了,研究者未能再前進一步,始終沒有一個具有自我復制能力的生命分子跨出實驗室的大門。
現在人們把目光轉移到其他行星或衛星上,其中最看好的一顆星球是土星的衛星——土衛六(或稱泰坦)。
遠在300多年前的1656年,科學家惠更斯首次觀察到了這顆大月亮,它不僅在土星的23顆衛星群中首屈一指,在整個太陽系內的眾多衛星中,也名列第二,其直徑達4800千米。它是科學家長期以來感興趣的一顆星球,因為它有大氣層,這意味著它可能藏有生命,不過其表面溫度甚低,僅為-190℃左右?!奥眯姓摺碧綔y飛船在其大氣頂部觀測到了孕育生命的有機分子氬氰酸,更讓人困惑的是它不時發射出射電波,迄今還不知道它的起因。
它的富有有機氮的大氣層,以及其大氣層的化學過程,可能很類似于原始地球的那種情況。最近還從紅外線的觀測中看到,這個大月亮上空還飄浮著甲烷云,因而在這個星球上極有可能存在生命,諸如蛋白質,甚至活細胞。所有這些,都有助于我們揭開生命起源之謎。
NASA已于1997年發射探測飛船“卡西尼亞”去那里探秘,它將在2004年到達此月亮上空并將釋放一臺探測器“赫琴”,它將在蒙蒙的紅色大氣中探查各種有機分子。
雖然“卡西尼亞”還在去土衛六的途中,而第二次的探測籌備活動也已展開,取名“土衛六生物探測者”的飛行器擬進行8年的實地查看并取樣,NASA的專家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活動,以解決“探測者”所需的具有挑戰性的新技術。
科學家們為何對此月亮有如此大的興趣?人們早從望遠鏡中觀測到那里有約20種不同的化合物,其中含量最豐富的要數乙烷,它們可能匯集在該星表面的海洋和大湖之中,但是要形成生命,還需要一個重要的東西——氧。
那里有氧嗎?從觀測中可知,它的大氣中含有氧化物,而表面上的全部氧都鎖在堅冰中。退一步說,就算那里有足夠的氧,但在那樣嚴寒的世界中能容納生命嗎?科學家塞根等人提出了一種看法,在太陽系形成的早期階段,隕石、小行星對行星的碰撞是家常便飯,一旦碰在土衛六上,在受撞擊的區域將產生高溫,其表面的冰殼將被融化,從而使得有機分子跟液態“水”中的氧產生反應。據他們的計算,碰撞點周圍冰殼中的有機分子有可能暴露在氧氣中長達200萬年之久。這么長的時間,足可產生氨基酸,以后是否會出現蛋白質、糖甚至活細胞?要了解這些化合物需經過多長時間才能進入生命,惟一的辦法只能是在土衛六上進行實物取樣。
科學家考慮了去那里的幾種辦法。
氣球,這是一種既廉價又簡單的手段,不過氣球很難靠風固定住,并產生足夠的下降力從堅硬的表面挖掘樣品。估計這是一條困難重重的途徑。
用一艘飛船去探測,這也許是可行的,從上面看下去,可以記錄大月亮表面的景觀,但一個很大的障礙是蒙蒙的大氣,它使得飛船無法取得清晰的圖像。
最后剩下直升機這惟一的選擇。在地球上它需要較大的動力,而據行星科學家洛倫茲說,在土衛六上所需的動力要小得多,故可用電動力,它既能使直升機飛越較長的距離,又能使它更精確地降落在所需的地點,并可十分穩定地做采掘工作。土衛六上的大氣要比地球上的厚實四倍,這使得飛機上的水平旋翼更易于推動機身;另一方面,此星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7,故機身所需的浮力要比地球上的小得多。這樣計算下來,在土衛六上一架直升機所需的動力要比地球上的小。
據洛氏計算,一架100千克的直升機,只需500W功率即可在那里飛行,這相當于我們日常用的家用吸塵器的功率。直升機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RTG)作為能源,這是一種非常昂貴的裝置。那么為何不用太陽能帆呢?原因很簡單,土衛六離太陽的距離是地球的十幾倍,它可接收到的陽光僅為地球的1%,當陽光穿過其蒙蒙大氣層時,又要被吸收去極大部分,以致到達其表面的陽光僅為原來到達大氣層的1/10,即相當于地球表面的01%,太陽能帆實在無用武之地。
“卡西尼亞”配備的也是RTG(钚同位素),其產電率僅為5%,但新近推出的一種可達15%,若直升機采用后者,那么所需的钚只要7千克(500W)。為了減少貴重的钚的用量,洛氏提出了一種巧妙的方法,即飛機上再配以蓄電池,當飛機停留在表面時,可進行充電,而蓄電池可使直升機做數十小時的飛行。按這種配置,RTG中的钚用量可降至1千克,發電量為70W,可供直升機在每個土衛六日(相當于16個地球日)飛行24小時。
為使直升機能在那里可靠地工作,專家們以火星的地貌為基礎,進行了直升機的試驗活動。1998年,他們在加拿大臺逢島上的一個古隕石區域做了無人直升機的試飛,機載電腦利用GPS衛星網為飛機導航,飛行得很成功??墒窃谕列l六上顯然沒有GPS,又該怎么辦呢?工程師們胸有成竹,他們已研制出一種視覺導航系統,或稱“視覺計程儀”,它以當地的地貌特征為標記,使得直升機知道自己身處何地。為了得悉飛機飛得多快,計程儀利用相機記錄地表的景觀,而電腦則測量這些景觀的變化速度,據此飛機可得悉這里是何處正在飛向何方。
洛氏估計,直升機的總重量為100千克,它所攜帶的小型化學儀器約重15千克,機上有一個實驗室,能對各種取樣做分析,并最后判斷出是否存在生物分子,諸如氨基酸、糖等。它們具有兩種存在形式,這二者在結構上完全一致,卻互為鏡像(即分子自旋方向相反)。沒有人知道為何出現這兩種形式,且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分子都是左手性的。若能在土衛六上找到生物分子,無疑有助于解開這個謎。
科學家預見到土衛六上異乎尋常的景觀,如甲烷大雨滴,幾乎1厘米的直徑,它慢慢地從紅蒙蒙的天空降下,這是因為這里的引力小,自然過程中的某些運動節奏都很緩慢;人們還可看到噴泉噴出的乙烷“水柱”,高聳入云;直升機可精確地降落在懸崖的頂端,觀看乙烷巨浪如何沖擊海岸。
在行星探測中要跨出新的一步,決不是繁瑣小事,而且還要相當的耐心。拿“卡西尼亞”來說,遠在18年前,研究者就提出了第一個實施方案,但由于許多因素,一拖就是十多年。洛氏希望科學界關注第二次探測,并促使NASA對此進行一次詳細的技術性研究。直升機重100千克是否可行?它是否需要一個中轉無線電通信的中繼衛星?經費需要多少?整個探測工程的核查是一個冗長的過程,可是你想一想,那土衛六上鋪著眾多的有機物,甚至生命,當我們面對著這個可能解開生命起源之謎的寶庫,我們所付出的這些努力又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