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和工作在污染嚴重的大城市的人,缺乏自然環境的氛圍和生機熞虼,我們稱城市為“城市叢林”。為了我們的幸福生活和身心健康,我們需要一個自然的環境。
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的科學與技術在全球范圍內得到迅速發展,這些高科技給現代社會帶來眾多益處,使數量眾多的人類能在這個星球上生存。但同時我們需要把那些能使我們受益的科技與那些會傷害我們的科技區分開來,選擇那些綠色科技,為我們的子孫留下積極有益的遺產。
根據東西方的古老傳統,比如說佛教,我們的身和意是一個微觀世界。身和意的精力、要素反映了外部宇宙,即宏觀世界。這意味著損害和污染環境會引起我們的身體疾病或精神疾病。為了提高我們的身心健康水平,我們要和地球母親和睦相處,要提高我們的自然環境意識,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我們現在的一些行為正在慢慢地侵害我們的身體、精神和環境,我們已經造成在七千五百萬年的歷史中最嚴重的生物滅絕。要創造一個持續發展的社會,應該重新估計我們對地球的依賴性,對地球懷有一種非暴力的態度。我們肩負著重大的使命,技術進步、商業發展應該和撫愈地球的行為同時進行。
尊重自然,治理好城市環境,當然要考慮現化城市生活的復雜性,古代大城市的規劃仍有許多思想可以啟發我們。我們的祖先懂得如何去平衡城市和自然環境的關系。在中國,孔子、老子等思想家留下的珍貴學術遺產,揭示了自然界的五大元素規律,以及這五大元素單個或集體對我們的環境、健康和財富的影響。
如果我們繼續進行目前的自我毀滅行為,那么危險的環境就會慢慢地產生、擴大,地球上的五大元素可能會分解消失,而我們的身體和精力也會隨之分解消失。如果我們將內外環境都破壞盡致,我們能給子孫后代留下什么呢?環境保護教育
由于現代社會面臨更大的環境污染與毀滅危險,在過去幾年里,環境保護教育的重要性得到廣泛重視。現代社會的許多先進科技毫無疑問是非常偉大的,但是由于現在我們每天都為了生存忙碌地工作,忘了古訓“珍惜自然”,結果是我們和環境都勞累、生病、遭受許多痛苦。也許我們可以再次從中國的古老傳統中得到啟迪。
中國目前一個全面環保教育的范例是成都市中心的活水花園。這是中國首家公共環保教育公園熡砂廝固帷戴蒙和水資源保護者組織建立牎3啥際醒現匚廴鏡暮鈾由一個精心設計的凈化系統,引入一系列沉淀池,利用水凈原理的“流動凈化”方式對污水加以處理。這個公園主要用來清除水中的化學污染物。每天約有400立方米處理后的水重新流回河中,雖不足以使整條河流得到治理,但不失為環境治理和教育的一個成功范例。
雖然,發展環境教育已成當務之急,但只強調對“外部環境”的治理,或是運用技術和研究結果來評估環境遭到破壞的程度用以說明問題的嚴重性還遠不夠,因為可以很明顯地看到,現在全球范圍的自然災害有增無減。內心和平的教育
要想幸福地在城市中生活,在對生活或生產廢棄物進行清理和再利用的同時,還要對人類自身的負面情感和破壞性態度等這些內在污染進行治理。早在二千五百年前,佛祖喬達摩—悉達多就曾指出:內心的平靜至關重要。
現代都市中有許多導致壓力的心理原因,比如:缺少友情、傳統家庭結構的解體、孤獨、貧困、競爭、對未來的迷惘及暴力等。今日,不僅是城市的外部環境,而且人的內在情感生活也充滿了劇烈的變化,缺少平和與安寧。這一點應引起人們的注意。
由于許多國家在工作、金錢、生活空間、營養食物、潔凈的水和空氣等人類資源方面的競爭加劇,“特大城市”也將比比皆是。為了防止城市犯罪及公眾動蕩的大幅蔓延,教育將變得至關重要。通過教育消除人們內心的陰暗面以及恐懼、暴力傾向和歧視,避免通過采取極端手段將這些負面情緒向周圍的人和環境宣泄。內心和平教育有助于正確處理現代生活的壓力,消除人們所經歷的外在和內在的動蕩不定。這一點對下一代來說非常重要,因為跟當代人比起來,他們所面對的困難要更糟。我認為,內心的平和將是世界性和平最穩定的基礎。
人們應共同努力,建立一套和平文化,以取代目前流行的暴力文化。媒體應盡量減少暴力的報道,特別是在娛樂方面要大力減少暴力的宣揚。同時,應給予婦女更多的社會及經濟力量。非暴力教育是對整個社會心理健康所進行的一項長期的投資。
我建議,在工作場所應實施教育計劃,以消除人為的恐懼文化,同時提高生產力,增加成功的機會。這些計劃包括減輕壓力、心理生理上的放松及對自愈能力的培養。無論是在家庭中還是在工作場合,人們都應掌握平衡心理的能力和處理沖突的方法。
消除恐懼感,可以提高人們的工作率。人們每一天都要注重心態“美容”——以積極的的心態來迎接新的一天。每一個清晨,在穿衣戴帽、對鏡理妝的時候,試著對自己說:“我愛自己、愛家、愛工作、愛這個城市、愛祖國、愛整個世界。今天我會集中心智,戒除煩躁,把一切盡力做好。”
若沒有內心的平和,遲早人們會被壓力擊倒。因為人們往往工作到精疲力竭,仍覺不遂心愿。內心平和是一劑強預防劑,也是一種非常便宜的生命保險。和平教育不論是在經濟上、精力上還是情感上,都會讓生活更順暢、容易。
以前,只要基本生活有保障,人們就很滿足,而現在,人們要賺更多的錢,占有更多的物質財富才覺得滿足。金錢已經成為二十世紀和二十一世紀的信仰,然而這樣的生活方式并不能解決人類的一些基本問題。人們并沒有更幸福,反倒越來越不快樂,不滿足。在人的一生中,有許多東西有可能失去,比如家庭、比如事業、比如金錢、比如健康,甚而至于寶貴的生命。但這些痛苦的經歷,還不是真正的問題。當人們失去內心平和的時候,真正的問題才會因此而來。如果可以保持心態的平和,就沒有什么好怕的,因為那樣,人們會直面困難,集中心力來解決它。
總之,人類需進行新的努力,關照共有的星球,為后代留下一些好的東西。假以時日,即使世界人口有了更多的增長,也將因此使新世紀的和平成為可能。人類要學會以非暴力的態度來生活,不分國家、種族、宗教信仰,與人、與環境和平相處。
煴疚淖髡吒占嶗嘛是世界和平基金會的創始人,本文是他在第12屆世界生產力大會上的發言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