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頤
汪敬虞先生在為紀念孫中山誕辰120周年發表的《中國近代社會、近代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革命》一文中,對辛亥革命前夜近代中國出現的資本主義現象作了精辟論述,這篇文章體現了汪先生有關中國近代化的一個著名論斷:關于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不發展”,而汪先生的這篇文章已由作者收入《汪敬虞集》,他的著名論斷,也體現在文集之中煴疚募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研究文選之一種牎
《汪敬虞集》是我請纓責編的,因為我仰慕汪先生的大名,而且出于自己學習與研究的需要,我也想先睹為快。正如汪先生所說:他自己所編的這個集子是有側重點的,主要論述中國近代資本主義這一總的研究方向。因此,本書集中選錄了著者在這方面的有關論文,而這些論文正是作者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為參加學術界曾多次舉行的有關中國近代資產階級問題學術討論而撰寫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學術界被譽為“象牙塔”之作的《中國近代經濟史》三卷中,汪先生是第二卷的主編,為了使參加課題組的全體同仁對這段歷史有基本一致的共識,汪先生提出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不發展”的中心線索,在經濟研究所內外開展討論,引起了學術界的重視。汪先生并為此發表了有關的一系列文章,文集也擇要收錄。如他自己所說:本書收集的這些論文,可以說凝聚了著者畢生,特別是近二十年來的研究精力。而我認為,作為我,第一個讀者、學習者,以及今后與之見面的廣大讀者,特別是從事近代中國史研究的人員,可以將這些文字作為奠基石,而在此基礎上展開各類層面的研究。因為經濟是基礎,是社會各種變更的最終體現,是解讀歷史發展的鑰匙。
在拜讀汪先生大作后,我感覺本書體現了作者三個方面的研究,對中國自身資本主義的研究;對鴉片戰爭后入侵中國的、代表新生產力的資本主義的研究;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在書中,作者指出:“近代中國出現了資本主義,這是不容否認的。鴉片戰爭以后,中國不再是一個完整的封建社會,出現了代表新生產力的資本主義經濟。但是,最先在中國出現的資本主義現代企業,是從哪里來的呢?它是從入侵中國的外國資本主義中開始的。它是先于中國資本主義現代企業的產生而存在的。……外國資本主義企業不但在時間上先于中國資本主義企業而產生,而且在實力上也優于中國資本主義企業而存在。在許多工業、交通和金融部門中,外國資本占有壓倒的優勢。……對比之下,中國資本主義現代企業的發展,就非常微弱。一直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它在整個國民經濟中仍然不占主導的地位,以資本主義的主要部分現代工業而言,它在三十年代所達到的水平,仍然是很有限的,……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不足10%,也就是說,不計算外國在華資本,單純計算本國自有的資本,中國至多只有10%的資本主義,還談不上是半資本主義。”熞文中省略了大量的統計數字
作者正是在長期客觀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不發展”的中心線索。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即指入侵中國的外國資本主義企業在中國的發展,并且是先于、優于、勝于中國自身熁蛟幻褡澹犠時局饕宓姆⒄,因此,中國的、真正含義上的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則非常薄弱,呈現出不發展或是難以發展的局面。而這正是近代以來中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深淵”的一個標志。是中國資本主義之所以區別正常資本主義的標志之一,也就是說:君臨近代中國的,不是取代封建主義的中國資本主義,而是在封建主義之外,又加上入侵中國的“外國資本、帝國主義”。它一方面使中國的封建的農村經濟,更加“向下沉淪”,另一方面,桎梏著中國新興的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從而導致中國在鴉片戰爭以后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社會。
本書作者的二十篇論文,以翔實的史料、資料,大量的統計數字,從各個經濟門類來說明這些問題。當然,人們對中國近代史、包括經濟史的研究,還會有新的角度、新的方法、新的結論、新的突破。但他們很難在對史料的占有和扎實的學問上超過汪敬虞先生等老一輩經濟史專家。特別是在物欲橫流、人心浮躁的今天,汪先生治學嚴謹、言必有據的學術規范必將垂范于后輩,本書也鮮明地體現出這一特點。
煛鍛艟從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9月版,37.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