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說顧客是商家的上帝,那么讀者絕對是我們《海外星云》的“上帝”。
3月20日下午,在洋溢著暖暖春意的南寧,我們《海外星云》的全體編輯把部分“上帝”請來,面對面促膝談心,共同為大家都熱愛的《海外星云》出謀獻策,暢所欲言。
來自廣西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的虞達文老教授首先發言。他的發言既專業又精彩。
虞達文男廣西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教授“要讀者關心你的報道,首先要關心你的讀者。”在這個人們獲取信息需求量大、渠道多的時代,《海外星云》的改版是客觀所必須。我認為改版后的《海外星云》的變化可喜。比如擺脫了老話、套話、空話、廢話,大量運用“口語化”的語言,新鮮、活潑。我不認為語言上一板一眼,循規蹈矩是好事。因為語言這東西是日新月異,不斷豐富的,把一些地方語言合理運用到文章中去,會給文章增添生動。雜志的作用就是6個字“解惑、解氣、解悶”,其中“解惑”是最重要的,《海外星云》以其包含的大量知識信息,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至于“解氣”一說,這類雜志比較少;對于“解悶”,《海外星云》的情感、時尚、體育、娛樂等欄目完全可以使人們在工作之余,輕輕松松消遣閱讀。(最有意思的是虞老談到雜志和讀者的關系時,非常形象地引用了鄒韜奮辦《生活周刊》作為例子)。鄒韜奮是怎樣對待讀者的呢?他是“用給戀人寫情書的熱情給讀者回信;用對待知心朋友的態度對讀者的來訪”。
編者說其實每讀一封讀者的來信,我們都可以感到是知心朋友的來信,正是因為對《海外星云》的關愛,讀者才會提筆寫來建議、意見。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們,我們也會有問必答,有錯必改,我們是知心朋友。
吳茶 女 會計從大學畢業開始年年訂,感覺到《海外星云》挺“雅”的,面面俱到。我尤其喜歡介紹各地旅游的文章,很好看。
編者說 像吳女士一樣,有相當一部分讀者認為可以逐一介紹世界各國的風土人情,但是希望不僅僅停留在那種“生硬”的知識介紹,還應該給它加入一點文學氣息。這樣,讀者既可以欣賞到美得不沾一點煙火氣的文章,又可以“環游”世界,增長知識。那就有勞“四海環游”的欄目主持人梁忠了。
張東男 主任科員美國的《時代》雜志,給每一個訂戶建立檔案,及時收集讀者的反饋,花在每一個讀者身上是1美元。《時代》雜志有1000多萬訂戶,那就是有1000多萬美元是用于和讀者聯系的。“開心英語”挺好的,應該出一本書。
編者說 《時代》重視讀者的態度,這一點絕對可以借鑒。我們《海外星云》也把讀者看成我們的“上帝”。評刊表、星云時空、有獎競猜活動,都是為“上帝”您而設的。有什么問題,通知我們,“有事您說話!”關于“開心英語”出書,現在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很快就可以和讀者見面了。
劉學武 男某公司總經理 我欣賞江霖的文章。《海外星云》辦得比較成功。因為職業的關系,我比較喜歡一些介紹世界各地經營成功的例子,對我自己本身的工作有啟發性。
編者說 這樣的讀者在《海外星云》占了很大一份比重。無論是學生,還是正在奮斗創業的開拓者,可能就是偶爾一個經典例子的啟迪,會改變你的生活,你成了富甲一方的人物也說不定。
還有一些讀者的發言在這里不能一一列舉。我們還會有這種編者讀者面對面的活動,在第一時間聆聽您的意見。希望下次能邀請到您。最后,以吉林市北華大學的楊光同學的來信作為本次“星云時空”的結尾,他說:
關注“海”峽兩岸
展現“外”來風光
涉及“星”星點點
報道“蕓”蕓眾生
——致《海外星云》 G
海外星云 2001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