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樂壞軍火商
俗話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10多年來,那些因為“冷戰”結束而被打入冷宮,因為訂貨下降和市場萎縮而深感苦惱的歐美軍火商們,為重新迎來了軍火工業所謂“新前景”的戰爭而興奮不已。顯然,這是對人類進步的嘲諷,但任何人都無法回避一個事實——全球最大的100家軍工企業的銷售總額達1560億美元,占全球生產總額的75%;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認一個不爭的歷史——兩次世界大戰,美國都是通過向交戰國家出售軍火斂取了巨額財富,從而促進美國經濟發展。
此次美對阿富汗發動戰爭,除了地緣政治和軍事上的戰略意圖外,更有其經濟上的考慮,實際上是以攻為守,守住美國的金融陣地。因此保持金融市場的穩定,保持民眾的信心,將道瓊斯指數維持在8000點以上,而且一直維持到明年4月1日美國稅收截止之前,才是美國政府的當務之急,而用導彈、用空襲阿富汗來維持這種信心,是成效快、時間長、成本低的最好辦法。
首先,在這個科技泡沫爆破、全球經濟滑坡的大環境中,沉寂多時的軍工產業顯露出曙光,美國防衛類股逆市而升,多支國防股創下新高成為低靡股市中的奇葩。
據統計,從9月11日以來,美國的六大軍火工業制造商的股票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揚。其中,以戰斗機及民用機為主的制造商波音公司和聯合技術公司的股票上揚幅度最高,愛國者導彈的制造商股價上升9%,生產戰機和艦艇引擎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股價上漲了6.8%,而大型坦克制造商GeneralDynamics的股價升幅高達12%。證券分析師指出,現在正是靠軍火商和石油財團上臺的布什,回報這兩大利益集團的最佳時機。
事實上,美國就是世界上最大軍火供應商,美國國會圖書館下屬研究機構的報告表明,去年世界軍火銷售增長了8%,其中美國軍火商簽定的合同金額達到186億美元,占世界軍火銷售總額的一半以上。美國的“持久自由”反恐戰,勢將使其國防預算大幅增加。僅本年度的國防預算,將增加500億美元,達到3500億美元,而下個財政年度更可望達到4000億美元。這樣一個天文數字,意味著一筆巨款將落入軍火商的錢袋。
其次,盡管生化危機致使美國民眾在惶恐中度日如年,但它卻刺激了周邊高科技產業的成長。最近,美國多個政府部門紛紛撥款,資助大學及一些公司研究偵測及檢查有害生化物的技術。此外,一些如通訊監聽技術、編碼加密技術、面部及指紋識別技術、搜尋探測技術,都將迎來最紅火的商機。
手機、保安風景這邊獨好
巴特勒有句名言,說的是“戰爭如同狡猾詭計般,付予高額紅利給少數人,而戰爭成本均轉嫁給沒有獲利的人們。”
當全世界陷入前所未有的信心危機時,卻無意給無線通訊行業帶來更廣大、深遠的商機。華爾街那廂大多數股票一瀉千里,而通訊股這廂卻出人意表地成為黯然失色的市場上僅有的幾個亮點之一。全球最大的手機制造商諾基亞股價上漲三成,摩托羅拉和愛立信也上漲一成以上。
一時之間,美衛星移動電話的銷量增加了四倍,而這一切似乎來得太突然了。因為在過去,盡管美國是全球科技的領導者,但無線通訊在美國并不是十分普及,本地手機普及率僅35%,比歐洲普及率少了20個百分點。恐怖襲擊事件前,有市場調查公司對北美地區民眾進行調查,發現有2/3的受訪者對于花錢購買無線上網的手機興趣不大。但經過這次出生入死的慘痛后,移動電話不僅成為劫機上的受害者和親人通話的最后途徑,更成為世貿中心廢墟下被困者的救命工具。可見,雖然衛星通訊因其價格的昂貴,一度影響市場發展,但其巨大的使用價值卻日益體現,也為隨科技泡沫爆破而低迷的電訊市場,注入興奮劑。
不久前,美國眾多企業裁員聲鵲起,失業人口暴增。但保安這一行當卻異常興旺,生意訂單應接不暇。企業、學校、政府機構都紛紛向保安公司求救,要求加強大樓的安全設備,過濾進出的訪客與員工,調查求職人員的背景,處理郵件貨物等預防生化武器攻擊。
此外,為加強藍天防御,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在全國開展了一項空軍招募工作,要培養一批有激情、忠誠、受過專業訓練的航空衛士。招募信息一經在互聯網上張貼,立即有12萬人下載了申請表,爭取獲得這種在空中與恐怖分子搏斗的機會。更重要的是,一個飛行保安的新型行業由此誕生!
戰爭避風港
美國之所以成為投資者的天堂,是由于美國市場制度完善,經濟總量大,在經濟發展中,能不斷持續創新,使得美國的經濟本身也產生一個演變的過程,在不同的經濟階段都維持了強勢地位。然而,經過一系列的恐怖襲擊后,人們對美國的看法開始有所改變,對它安全的認識也重新評估。
于是,資本的外流,特別是金融資本從美國撤出的趨勢,成為不可避免。于是,在動蕩不安的世局中,在尋找一個安全避風港的征程中,中國市場理所當然地成為投資者的目標。
在香港,舉辦國際會議一向是其主要外匯收入來源。由于美歐及中東都屬于“危險地帶”,一些大型國際會議因此移師相對較安全的香港舉行。如一個原訂10月底在中東舉行的國際廣播會議,已臨時改在香港舉行。另外,香港還成功奪得5項國際大型會議的主辦權,這些會議將于未來的9年內陸續舉行,預計還將為香港額外帶來1.2萬名高消費旅客。顯而易見,香港會議業成為戰爭直接的受益者之一。
與此同時,經濟家提醒不能過分樂觀。“國際資本對中國市場還陌生,中國大陸不可能通過突發事件馬上受益。中國的改革開放,仍然有一個過程,有自己的規律和速度。就像一列很大的火車往前走一樣,一個偶然的事件,對中國高速行駛的火車,能產生多大的動力值得懷疑。”(王健民盧茵)
《海外星云》(2001年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