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注中當期特等獎的彩票號碼從腦海里閃過,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中獎機會的時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此。
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所有人說四個字:我一定買。
如果非要在這張彩票上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
明天!
這樣一段幾乎用濫的無厘頭式的自白,將彩民瘋狂、癡迷的心態勾勒無遺。如今,摸彩票、中大獎成了最火爆的事,另外因此還產生了特別的群體——“職業彩民”。彩票作為一種幸運游戲和福利集資工具,雖然在我國發展歷史不長,但其蓬勃之勢已不可阻擋,花成千上萬塊錢去搏大獎更不足為奇。事實上,彩票熱的背后卻折射出一種賭博心理。因為,如果人們把購買彩票變成一種純粹投資時,他們的希望值與挫敗感相形而生。而當這種挫折心理一再重復時,極其容易誘發心理失衡,乃至行為異常。
正是由于看準了彩民種種暴富、迷信、翻本的不成熟心態,以及鋌而走險的投機行為,各形各色的非法“私彩”應運而生。目前廣東地區較為流行的就有香港“六合彩”、賭馬、賭球、賭恒生指數等。這些非法彩票魚目混珠地涌上街頭,僅19881990年,以各種名目發行的地下彩票多達50種以上,內容涉及金融、基建、廣告、體育、電影、旅游、住房、購物等。
被不法勢力巧立名目、操縱著的地下“六合彩”,說白了也就是利用香港“六合彩”的中獎號碼搞競猜。它之所以能夠在一些地方泛濫,最根本的一點是它人為地暗示了神秘性,讓一般彩徒相信中獎號碼是能猜中的,冥冥之中有股力量在操縱著中獎結果(事實上,香港六合彩每期中獎結果都是在有關監督之下公開在電視上開獎的)。這些“可操作性”的謊言,基本上來源于莊家自制的“玄機報”、“姐妹報”或“濟公送碼”、“曾道人透碼”等以訛傳訛的謬論。
網絡關不住賭站出墻來
當互聯網行業集體不景氣、相繼裁員、倒閉之際,一份調查報告卻表明有一種相對“另類”的網站卻越來越受到歡迎。美國賭業調查顯示,每天有100萬美國人上網賭博,美國的賭博網站已經從2000年的700家猛增到1200~1400家,年收入也將從2000年的15億美元提高到2003年的50億元,這顯示著賭博網站正以爆炸式的速度惡性膨脹。
即使世界上許多國家明文規定禁止開設賭博網站,但是網絡無邊界,只要在加勒比?;蛱窖笊系囊恍u國申設網站,任何一國都將無法干涉。
賭網打盡e世代
杰克是美國東部某一流大學的學生,第一次他在一個籃球賭博網站下了10美元,結果贏了,興奮之余,他又賭了幾把,結果又贏了。從那時起,杰克漸漸成了賭博網站的??停踔辽险n時候也會將電腦連上賭博網站,偷偷下注。當他發現自己輸多贏少后,便開始提高賭注,希望把輸掉的錢贏回,最后卻是輸的錢像雪球般越滾越大。由于無力償還,杰克只好硬著頭皮向雙親求援,還好父母原諒了他的年少無知。
像杰克這樣的年輕人,終日沉迷于網絡賭博而無法自拔,已成了美國乃至全球一個日趨嚴重的社會現象。英國普利茅斯大學去年11月完成一項調查,發現英國12~15歲的青少年,盡管有法令明文規定不準他們賭博,但玩過吃角子老虎機等賭博性電玩和刮刮樂彩券的人數比例,各占3/4和1/2,而今網絡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更廣大、自由的空間。
研究家指出,年輕人對網絡賭博趨之若騖的原因在于,他們對操作電腦和網絡太過熟悉,通常一個初中生不需要任何人指導,就知道如何上網下注。還有就是信用卡使用泛濫,一個普通的中、大學生可以擁有好幾張信用卡,有的信用額甚至高達5000美元。有些孩子在把自己的信用卡賭爆后,還會竊取父母的信用卡賬號,繼續玩下去。
黃金跑道——賽馬網站
20世紀50年代,是美國賽馬事業的黃金時期,其后業界不斷設法吸引馬迷及賭徒,如場外投注、播放來自其他馬場的賽事及電話投注等新招,均取得一定成功。除了首個網絡賭博合法化的內華達州外,目前已有41個州為網上賭馬開放“綠燈”。美國賽馬業正在積極地催動網上投注,以挽救入場觀眾下降及投注額萎縮的局面。
去年美國人透過互聯網投注賽馬的金額約達2億美元,較1999年的6500萬美元大幅上升超過兩倍。
另據香港政府的一份報告稱,目前專營賭馬活動的互聯網站已經多達500家,許多著名的海外賭馬公司都開始借助互聯網侵蝕香港的賭馬市場。英國最大的賭馬公司威廉·希爾WilliamHill賭博公司甚至專門為香港居民訂制了中文賭馬服務。(覃莉)
《海外星云》(2001年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