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臺灣地區創下了一個另類“經濟奇跡” ——信用卡偽造集團從臺灣人的口袋里“偷”走了30億新臺幣,使臺灣晉升為“亞太地區銀行信用卡盜刷排行榜的第一名”。一時之間,臺灣消費者刷卡時如臨大敵,生怕自己的卡被偽造、盜刷,各種教育臺灣消費者防偽的知識也紛紛出籠。
在銀行卡、消費卡漫天飛的今天,你一定也擁有一張甚至多張信用卡吧?前車之鑒,后車之師,臺灣銀行和消費者的不幸遭遇也許對你就是個警示。
自己的錢 被別人用了
信用卡偽造為何會在臺灣如野火燎原般蔓延?
除了臺灣人民對個人資料缺乏保密意識外,還有很多深層的社會原因。比如,在臺灣風行已久的消費贈品大賽,誘惑許多臺灣人同時申請10多張卡,換完贈品后就將卡隨便扔棄,犯罪集團便有了盜取其信用卡資料的機會,加上銀行為了片面追求業績,將信用卡申辦條件越降越低,犯罪集團常常能輕而易舉地“領到”別人的卡。
臺灣對偽造信用卡者的刑罰過輕也助長了偽卡集團的氣焰。就算是累犯,頂多只判5年以下有期徒刑,且多半都是緩刑。偽卡集團的主犯難抓,抓住了量刑不重,功勞也不大,所以,連警察都懶得追根究底。
此外,臺灣的普通收銀員薪水較低,偽卡集團便用較高的報酬收買收銀員,盜錄顧客的信用卡資料,許多收銀員經不住誘惑,加上盜錄過程簡單快速不易被發現而紛紛加入犯罪行列。目前,信用卡被偽造、盜刷的情況泛濫于臺灣的各行各業,平均每1000張卡中就有4張可能被偽造或盜刷,消費者在任何地方都有可能被“揩油水”,臺灣銀行也為賠償客戶而蒙受“金錢滾滾去”的巨大損失。
據調查,發卡量越大、知名度越高的臺灣銀行,其發出的信用卡被盜刷的機率就越高,因為跟蹤客戶的消費記錄的難度較大。例如,偽卡集團最愛之一的臺灣中國信托銀行,其防偽人員從11人增加到了80多人,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偽卡集團的黑手仍防不勝防。

臺灣銀行界 絕地大反攻
偽卡滿天飛,臺灣銀行再也不能坐以待斃了。自去年底,它們從加強電腦跟蹤異常情況、設計晶片卡取代磁條卡、呼吁加重對偽造信用卡分子的懲罰等方面,開始絕地大反攻。
目前,臺灣各銀行普遍使用的信用卡防衛技術,是臺灣聯合信用中心花1億多臺幣于去年向國際VISA組織購買、再自行本土化的CRIS防衛系統。但外商銀行和信用卡公司因電腦系統不配套,暫時無法安裝這一系統。聯合信用中心的協理吳子禮說,CRIS系統雖然開始運作不久,但許多銀行的損失都在明顯地下降。
除了使用CRIS系統,臺灣各銀行還聯合成立了“晶片研發小組”,希望以晶片信用卡取代現在通行的磁條信用卡,提高防偽造和反盜刷的性能。盡管晶片卡的制作成本要比磁條卡高57倍,但與每年因被盜刷而帶來的巨額經濟損失相比,“晶片研發小組”還是覺得用晶片卡替換磁條卡利大于弊。
不過,即使臺灣研制出了晶片卡,仍有缺憾——因為如果全球其他銀行不改變磁條制卡的傳統,臺灣的銀行卡上就必須有磁條和晶片共存,才能在海外銀行使用。而這樣一來,銀行卡在海外被盜刷的可能性仍存在。不久前,臺灣“法務部長”陳定南的信用卡在英國被盜刷,就是因為英國通行的還是磁條信用卡。
另外,臺灣“立法”委員已于去年向“立法院”提交了“信用卡刑法部分修正草案”,建議加重對偽造信用卡者的刑罰,最多可判10年以下有期徒刑。這一提案得到了臺灣銀行界的高度擁護。按照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如日本、香港、中國內地,只要加重刑罰,偽造信用卡的罪案就會大幅減少。臺灣銀行界非常希望提案早日獲得通過,把臺灣“亞太地區信用卡盜刷第一名”的帽子摘掉。
你是信用卡的第一保護人
一般消費者都認為,信用卡被盜刷反正銀行會賠,便對這一現象漫不經心。殊不知,信用卡偽造者已變得很狡猾,他們不會到大商場一次性高消費,而是分次分批到不太起眼的超市、商場小筆刷卡,一點點蠶食,不但銀行輕易查不出來,就是消費者,如果粗心一點也可能察覺不了,白養著這些“卡老鼠”。
如果要預防信用卡被偽造、盜刷,消費者就要有以下防偽意識,畢竟消費者是信用卡的第一保護人,也是防止信用卡被偽造和盜刷的第一道防線:
●申辦信用卡時,最好親自到銀行辦理,親自去領卡。
●領到卡后,立即在卡后簽名,因為簽名是建立信用卡身份的關鍵,所以簽名要清晰,不要鬼畫符一般,以為這樣別人就學不來。其實歹徒最喜歡簽名像天書般的信用卡,反正亂簽一通,收銀員也看不懂。
●刷卡時眼觀六路,刷完卡后仔細確認。不要讓收銀員獨自拿你的信用卡去別的地方刷,以防信用卡資料被盜錄。
●簽單一定要保留,保持每個月對賬的好習慣,這樣可以及時發現自己的卡是否被盜刷。
●作廢的信用卡和消費卡應立即銷毀或妥善保管,以免落到歹徒手中。
●不要輕易向陌生人(哪怕警察,警察也有假的)出示自己的身份證、駕駛執照等證件,以免個人資料被竊取。(西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