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國內新經濟的反對者主要來自主流經濟學派、傳統保守經濟學家以及部分市場理論家、企業家、政治家、專業記者。
關于新經濟的爭論,焦點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一是,對科技進步和信息技術作用的看法不同。新經濟論認為,科技進步和信息技術使智力要素超過資本和體力勞動要素,革新將比大規模生產更重要。新經濟的反對者則認為,智力不能替代資本,科技進步的作用不像人們說的那么大:“盡管在新技術領域投入了成百億美元,生產率卻幾乎沒有什么變化:近20年來只提高了一個百分點,而在1950年~1970年的20年間卻提高了兩個百分點?!倍陆洕撜邉t認為,這些統計數字是錯誤的,因為傳統的工業生產率衡量標準已不適應以高技術和服務為主的新經濟。
二是,對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關系的看法不同。傳統理論認為,失業率降到一定程度,就會引發通貨膨脹。1996年以前,美國學術界還認為,只要失業率降到5.5%~6%以下,就會引發通貨膨脹。而近三年來的經濟事實是:失業率在4%以下,年均經濟增長率接近4%,通貨膨脹率卻在2%以下??磥恚瑐鹘y的經濟學理論不再靈驗,低失業率和低通貨膨脹率不能并存的理論失效(菲利普曲線失效)。新經濟論對這種現象的解釋是,高新技術帶來的生產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從而抑制了通貨膨脹。新經濟的反對者則認為,通貨膨脹并沒有被消滅,仍存在復發的潛在危險。
三是,對經濟全球化的看法不同。新經濟的反對者認為,經濟全球化加深人們之間的隔閡,通過網絡進行投資的人和把錢存在銀行的人之間的鴻溝越來越大。美國工會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包括服裝、制鞋等)的工人也反對經濟全球化。新經濟論者則認為,經濟全球化使美國的外貿依存度提高,有利于開拓海外市場、引進國外競爭、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生產率,創造更多新的就業機會。